基于设备维修能力的不完全维修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设备维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2 维修能力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4页 |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2.1 维修理论 | 第18-21页 |
2.1.1 维修的概念及类别 | 第18-19页 |
2.1.2 维修策略及分类 | 第19-21页 |
2.2 可靠性理论 | 第21-26页 |
2.2.1 可靠性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2.2 可靠性指标 | 第22-24页 |
2.2.3 浴盆曲线 | 第24-25页 |
2.2.4 常用的失效分布函数 | 第25-26页 |
2.3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6-30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6-28页 |
2.3.2 模糊集理论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设备维修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32-40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页 |
3.2 维修能力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3.3 构建维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9页 |
3.3.1 维修场所 | 第36-37页 |
3.3.2 维修团队 | 第37页 |
3.3.3 维修硬件 | 第37-38页 |
3.3.4 维修过程 | 第38页 |
3.3.5 维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设备维修能力评价 | 第40-54页 |
4.1 指标赋权理论基础 | 第40-43页 |
4.1.1 三角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0-42页 |
4.1.2 变权综合理论 | 第42-43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3-47页 |
4.3 变权分析 | 第47-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基于维修能力的不完全维修策略研究 | 第54-62页 |
5.1 模型描述与符号定义 | 第54-55页 |
5.1.1 模型假设 | 第54页 |
5.1.2 符号定义 | 第54-55页 |
5.2 基于维修能力的不完全维修模型构建 | 第55-58页 |
5.2.1 虚拟役龄建模 | 第55-56页 |
5.2.2 维修成本建模 | 第56-57页 |
5.2.3 目标函数的建立及求解 | 第57-58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58-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2-66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63页 |
6.3 展望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4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