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面 | 第10-11页 |
1.2.2 企业管理变革阻力方面 | 第11-12页 |
1.2.3 博弈论研究方面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精益管理的内涵及推进过程 | 第15-16页 |
2.1.1 精益管理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精益管理的推进过程 | 第15-16页 |
2.2 精益管理推进阻力概述 | 第16-17页 |
2.2.1 阻力的内涵与特征 | 第16页 |
2.2.2 精益管理推进阻力的内涵及特性 | 第16-17页 |
2.3 集对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2.4 博弈理论概述 | 第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企业精益管理实施阻力的识别 | 第19-31页 |
3.1 企业精益管理实施阻力分析路径 | 第19-20页 |
3.2 企业精益管理实施阻力的识别 | 第20-22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3.3.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3.2 研究样本 | 第23页 |
3.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3-24页 |
3.4 案例描述 | 第24-27页 |
3.4.1 精益管理实施“人员”的阻力分析 | 第24-25页 |
3.4.2 精益管理实施“机器”的阻力分析 | 第25页 |
3.4.3 精益管理实施“物料”的阻力分析 | 第25-26页 |
3.4.4 精益管理实施“法”的阻力分析 | 第26页 |
3.4.5 精益管理实施“环”的阻力分析 | 第26-27页 |
3.5 案例讨论-企业精益推进阻力来源分析 | 第27-28页 |
3.6 企业精益管理推进阻力识别结果 | 第28-3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企业精益管理推进阻力强度评价 | 第31-45页 |
4.1 精益管理推进阻力强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3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1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3页 |
4.2 精益管理推进阻力强度评价方法 | 第33-38页 |
4.2.1 AHP-SPA结合精益管理推进阻力强度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4.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34-37页 |
4.2.3 AHP-SPA评价企业精益管理推进阻力强度的步骤 | 第37-38页 |
4.3 精益管理推进阻力强度评价 | 第38-43页 |
4.3.1 评价指标数据收集 | 第38页 |
4.3.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企业精益管理推进阻力产生机理研究 | 第45-53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45-46页 |
5.2 三方博弈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5.2.1 效用函数建立 | 第46-47页 |
5.2.2 动态博弈过程 | 第47页 |
5.3 模型求解 | 第47-48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5 数值检验 | 第49-52页 |
5.6 阻力产生机理 | 第5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附录A | 第55-57页 |
附录B | 第57-6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