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科技政策、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管理的实践 | 第10-12页 |
(一)国外政策实践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管理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科技政策 | 第14-15页 |
(二)人才政策、科技创业人才政策 | 第15页 |
(三)政策绩效 | 第15-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绩效评估 | 第16-17页 |
(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管理现状 | 第19-23页 |
一、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动因和依据 | 第19-20页 |
二、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组织和开展 | 第20-22页 |
三、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价值和反馈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政策科学理论视角下的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探索 | 第23-36页 |
一、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目标 | 第23-24页 |
二、一个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估的模型设计 | 第24-29页 |
(一)政策绩效目标 | 第24-25页 |
(二)政策投入产出 | 第25页 |
(三)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方面 | 第25-27页 |
(四)满意度评价 | 第27-28页 |
(五)指标和权重设计 | 第28-29页 |
三、根据模型对X区的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估 | 第29-33页 |
四、绩效评估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没有明确的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目标 | 第33-34页 |
(二)政策投入力度偏弱 | 第34页 |
(三)政策实施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有待改进 | 第34页 |
(四)缺乏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机制 | 第34-36页 |
第四章 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管理所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一)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目标取向不够明确 | 第36页 |
(二)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规范性不够 | 第36-37页 |
(三)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 第37页 |
(四)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反馈应用不够 | 第37-38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一)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未设置系统科学的绩效目标 | 第38页 |
(二)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法定依据不足 | 第38-39页 |
(三)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不够 | 第39页 |
(四)X区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价的部分政策建议欠缺可操作性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改进地方政府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一、有明确的绩效评估目标、实现目标的投入和工具 | 第40-41页 |
(一)政策动议时即围绕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明确绩效评估目标 | 第40-41页 |
(二)财政支出和协同方面应当给与绩效评估明确的投入保障 | 第41页 |
二、加强政策的事中评估,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41-43页 |
(一)将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的管理纳入绩效评估体系 | 第41-42页 |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估体系 | 第42-43页 |
三、增加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度,接受政策效果的反馈和应用 | 第43-44页 |
(一)开展服务对象——“人才”的政策满意度调查 | 第43页 |
(二)开展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方政策满意度调查 | 第43页 |
(三)根据调查反馈,持续改进政策 | 第43-44页 |
四、明确科技创业人才绩效评价管理部门、评估方法和评估的法律效力 | 第44-46页 |
(一)明确开展科技创业人才绩效评估的主体、客体 | 第44页 |
(二)明确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 第44页 |
(三)确立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绩效评估的法律效力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