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1.1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定位 | 第9-10页 |
1.1.2 《教育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 | 第10页 |
1.1.3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合作学习及高效课堂概述 | 第15-23页 |
2.1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2 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简述 | 第17-18页 |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2.3.1 合作学习的概念 | 第18-19页 |
2.3.2 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概念 | 第19-20页 |
2.3.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概念 | 第20页 |
2.4 相关教育理论简介 | 第20-23页 |
3 合作学习策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调查分析 | 第23-34页 |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 第23-24页 |
3.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3.2.1 普通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 | 第24-26页 |
3.2.2 普通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状态 | 第26-28页 |
3.2.3 普通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 第28-31页 |
3.2.4 普通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现状 | 第31-32页 |
3.2.5 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32-34页 |
4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 第34-45页 |
4.1 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 第34页 |
4.2 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4.3 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基本要素 | 第35-39页 |
4.3.1 自愿搭配组合 | 第36-37页 |
4.3.2 明确的责任分工 | 第37页 |
4.3.3 良好的促进性互动 | 第37-38页 |
4.3.4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 第38-39页 |
4.4 合作学习小组采用的基本方法 | 第39-40页 |
4.5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 第40-45页 |
4.5.1 课前准备策略 | 第40-42页 |
4.5.2 课间实施策略 | 第42-43页 |
4.5.3 课后评价策略 | 第43-45页 |
5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 第45-56页 |
5.1 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 第45页 |
5.2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45-46页 |
5.3 实验的实施步骤 | 第46-47页 |
5.4 教学实践的案例 | 第47-52页 |
5.4.1 案例一《摩擦力》(新授课) | 第47-50页 |
5.4.2 案例二识图、读图、用图(讲评课片段) | 第50-52页 |
5.5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2-56页 |
5.5.1 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5.5.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第54-56页 |
总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7页 |
附录 1:日常行为评价细则 | 第60-61页 |
附录 2:中考理化成绩单 | 第61-63页 |
附录 3:期中考试物理成绩单 | 第63-65页 |
附录 4:期末考试物理成绩单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