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一、选题的目的以及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第13-21页
    第一节 铃木音乐教育思想的理论构成第13-15页
        一、欧洲的古典音乐第13-14页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第14-15页
    第二节 铃木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第15-19页
        一、“才能”教育第15-17页
            1、才能教育与环境的关系第15-16页
            2、才能教育与性格的关系第16-17页
        二、“母语”教育第17-19页
    第三节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手段第19-21页
第二章 铃木教育体系的优势与可借鉴之处第21-27页
    第一节 铃木借鉴母语学习方法的合理性第21-22页
    第二节 铃木的教育理念得以推广的成功因素第22-24页
        一、符合日本民族的心理特征第22-23页
        二、注重兴趣教学第23-24页
    第三节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可借鉴之处第24-27页
第三章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的几个方面第27-33页
    第一节 罗传开与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传入第27页
    第二节 《铃木小提琴》教材的应用第27-29页
    第三节 王振山进行的铃木音乐教学实践第29-30页
    第四节 专业铃木学校的创建第30-33页
        一、以“母语教学法”进行教学第30-31页
        二、注重对教师的筛选和培养第31页
        三、重视家长在儿童学习音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31-33页
第四章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特点第33-45页
    第一节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第33-37页
        一、“推后识谱”的局限性第33-34页
        二、机械化模仿的局限性第34-35页
        三、将小提琴作为音乐教育手段的局限性第35-37页
    第二节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推广的困难之处第37-41页
        一、与我国国情存在差异第37-38页
        二、教师不能受到系统指导,违背铃木教学要求第38-39页
        三、大部分家长在培养观念上的差异第39-41页
    第三节 问题的对策第41-45页
        一、在不同乐器种类上进行延伸第41页
        二、对小提琴教材曲目的丰富第41-42页
        三、与本民族特点相结合第42-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城镇广场舞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成都市部分城镇为例
下一篇:储望华四手联弹改编曲《翻身的日子》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