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新课程呼唤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 第10-11页 |
·太难的课堂练习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11页 |
·课堂练习中缺少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 | 第11-12页 |
·课堂练习设计中缺失有效情境的创设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能力 | 第12-13页 |
·有利于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 | 第13页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第13-14页 |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3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有效教学理念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有效教学的涵义 | 第20-21页 |
·教学设计 | 第21页 |
·练习设计 | 第21-23页 |
4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原则和案例 | 第23-35页 |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原则 | 第23-25页 |
·差异性原则 | 第23页 |
·注重物理模型建构的原则 | 第23-24页 |
·趣味性原则 | 第24页 |
·自主性原则 | 第24-25页 |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案例 | 第25-35页 |
·案例一:差异化的练习设计 | 第25页 |
·案例二:模型化的练习设计 | 第25-28页 |
·案例三:趣味性练习设计 | 第28-31页 |
·案例四:学生自主设计练习 | 第31-35页 |
5 实践研究 | 第35-45页 |
·研究程序 | 第35-36页 |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研究问题 | 第35页 |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研究工具 | 第36页 |
·调查问卷 | 第36页 |
·练习测试材料 | 第36页 |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 第36页 |
·实施方法 | 第36-37页 |
·问卷调查 | 第36-37页 |
·前测 | 第37页 |
·后测 | 第37页 |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37-45页 |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学习动机和态度 | 第37页 |
·制定计划 | 第37-38页 |
·主动学习情况 | 第38-39页 |
·自我评估 | 第39-40页 |
·自我调节 | 第40页 |
·前测与后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40-42页 |
·前测和后测成绩分析 | 第40-41页 |
·试卷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6 回顾和反思 | 第45-46页 |
·回顾 | 第45页 |
·反思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1 | 第51-54页 |
附录 2 | 第54-55页 |
附录 3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