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2 薪酬与激励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 2.1 薪酬的概述 | 第17-19页 |
| 2.1.1 薪酬的概念 | 第17页 |
| 2.1.2 薪酬的分类 | 第17-18页 |
| 2.1.3 薪酬的功能 | 第18页 |
| 2.1.4 薪酬策略 | 第18-19页 |
| 2.2 薪酬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 2.2.1 传统的薪酬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 2.2.2 现代薪酬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 2.3 激励的概述 | 第21-22页 |
| 2.3.1 激励的含义 | 第21页 |
| 2.3.2 激励的原则 | 第21-22页 |
| 2.4 激励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 2.4.1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 2.4.2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3-24页 |
| 2.4.3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第24-25页 |
| 2.4.4 综合激励理论 | 第25-26页 |
| 3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现状 | 第26-34页 |
| 3.1 HY公司简介 | 第26-28页 |
| 3.1.1 公司的背景介绍 | 第26页 |
| 3.1.2 HY公司组织结构介绍 | 第26-27页 |
| 3.1.3 HY公司人员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 3.2 HY公司现行薪酬激励机制概述 | 第28-30页 |
| 3.3 HY公司现行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 3.3.1 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 | 第31页 |
| 3.3.2 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 | 第31-32页 |
| 3.3.3 薪酬激励结构不合理 | 第32页 |
| 3.3.4 薪酬激励机制支持系统不完善 | 第32-33页 |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 4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 | 第34-50页 |
| 4.1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总体设计原则 | 第34-36页 |
| 4.2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 第36-48页 |
| 4.2.1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 | 第36-37页 |
| 4.2.2 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 第37-40页 |
| 4.2.3 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 第40-42页 |
| 4.2.4 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 第42-46页 |
| 4.2.5 基层车间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 第46-48页 |
| 4.3 公司其他薪酬激励内容和形式的设计 | 第48-50页 |
| 5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支持系统设计及评价 | 第50-57页 |
| 5.1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支持系统设计 | 第50-55页 |
| 5.1.1 公司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 | 第50-52页 |
| 5.1.2 建立薪酬激励的动态调整机制 | 第52-53页 |
| 5.1.3 透明公开的薪酬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 5.1.4 积极向上的薪酬激励文化机制 | 第54-55页 |
| 5.2 HY公司薪酬激励机制支持系统的评价 | 第55-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