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20-23页 |
2.1.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2 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 | 第21页 |
2.1.3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内涵 | 第21-23页 |
2.2 激励理论 | 第23-27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双因素理论 | 第24页 |
2.2.3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4 公平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宝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7-29页 |
3.1.1 发展概况 | 第27页 |
3.1.2 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 第27-29页 |
3.2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 | 第29-34页 |
3.2.1 招聘录用 | 第31-32页 |
3.2.2 员工培训 | 第32页 |
3.2.3 考核评价 | 第32-33页 |
3.2.4 激励制度 | 第33-34页 |
3.2.5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优点 | 第34页 |
3.3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3.3.1 选人机制问题 | 第35页 |
3.3.2 育人机制问题 | 第35-36页 |
3.3.3 用人机制问题 | 第36-37页 |
3.3.4 留人机制问题 | 第37-38页 |
3.4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8-40页 |
3.4.1 外部客观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3.4.2 内部主观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第4章 宝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优化方案 | 第40-50页 |
4.1 优化和完善选人机制 | 第40-41页 |
4.1.1 改进员工招录与甄选 | 第40-41页 |
4.1.2 全面开展职位评价 | 第41页 |
4.2 优化和完善育人机制 | 第41-43页 |
4.2.1 建立适合公司发展的员工培训体系 | 第41-42页 |
4.2.2 合理设定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 | 第42-43页 |
4.3 优化和完善用人机制 | 第43-47页 |
4.3.1 改进公司用工结构 | 第43-45页 |
4.3.2 增强绩效考核导向作用 | 第45-47页 |
4.4 优化和完善留人机制 | 第47-50页 |
4.4.1 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 第47-48页 |
4.4.2 加强劳动关系管理 | 第48-50页 |
第5章 宝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方案的实施策略 | 第50-54页 |
5.1 全面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 第50页 |
5.2 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 | 第50-52页 |
5.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整体素质 | 第52页 |
5.4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 第52-53页 |
5.5 积极引入服务外包机制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研究局限 | 第5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