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反并购演化博弈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1.4.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上市公司反并购及博弈概述 | 第17-25页 |
| 2.1 上市公司反并购 | 第17页 |
| 2.1.1 反并购内涵 | 第17页 |
| 2.1.2 反并购的主要原因 | 第17页 |
| 2.2 国内外上市公司并购与反并购现状 | 第17-21页 |
| 2.2.1 国外上市公司并购与反并购现状 | 第17-18页 |
| 2.2.2 国内上市公司并购与反并购现状 | 第18-21页 |
| 2.3 并购与反并购的策略分析 | 第21-23页 |
| 2.3.1 上市公司并购策略分析 | 第21-22页 |
| 2.3.2 上市公司反并购策略分析 | 第22-23页 |
| 2.4 演化博弈理论产生与介绍 | 第23-25页 |
| 第3章 上市公司反并购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25-31页 |
| 3.1 上市公司反并购与博弈论 | 第25页 |
| 3.2 上市公司反并购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5-26页 |
| 3.3 上市公司反并购演化博弈的基本过程 | 第26-29页 |
| 3.4 上市公司反并购演化博弈的结论 | 第29-31页 |
| 第4章 公司反并购策略的演化博弈案例分析 | 第31-48页 |
| 4.1 案例基本情况 | 第31-34页 |
| 4.1.1 并购事件各参与方情况 | 第31-32页 |
| 4.1.2 并购事件回顾 | 第32-34页 |
| 4.2 并购方与目标公司分析 | 第34-39页 |
| 4.2.1 并购方目的分析 | 第34页 |
| 4.2.2 并购方持股来源概述 | 第34-36页 |
| 4.2.4 并购方资金来源分析 | 第36-38页 |
| 4.2.5 反并购目的分析 | 第38页 |
| 4.2.6 反并购策略分析 | 第38-39页 |
| 4.3 并购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39-46页 |
| 4.3.1 白衣骑士计划 | 第41-42页 |
| 4.3.2 毒丸计划 | 第42-43页 |
| 4.3.3 考虑监管机构调控的白衣骑士计划 | 第43-46页 |
| 4.4 案例总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的建议 | 第48-53页 |
| 5.1 理性应对敌意并购 | 第48页 |
| 5.2 完善反并购的法律规范 | 第48-49页 |
| 5.3 反并购策略的合理运用 | 第49-52页 |
| 5.3.1 提高并购时所需成本 | 第49-50页 |
| 5.3.2 降低目标公司的吸引力 | 第50-51页 |
| 5.3.3 通过相关法律程序,拖延时间 | 第51-52页 |
| 5.4 总结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