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艺海撷英,放歌人生—声乐教育家王秉锐的艺术人生与声乐教学特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一 王秉锐的艺术人生道路第12-15页
    1.1 王秉锐先生的童年时代第12页
    1.2 王秉锐先生的少年时代第12-13页
    1.3 王秉锐先生的青年时代第13-14页
        1.3.1 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第13页
        1.3.2 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第13-14页
    1.4 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至今第14-15页
二 王秉锐的声乐教学特色第15-24页
    2.1 强调深呼吸对歌唱的支持第15-16页
        2.1.1 强调呼吸的准确性第15页
        2.1.2 歌唱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第15-16页
    2.2 强调气、声、字的平衡运动第16-17页
        2.2.1 气、声、字三要素的重要性第16-17页
        2.2.2 气、声、字的协调运动的原则第17页
    2.3 特殊哼鸣训练法第17-20页
        2.3.1 哼鸣训练的重要性第17-18页
        2.3.2 明确正确哼鸣的发声状态第18-19页
        2.3.3 哼鸣时的气息运用第19页
        2.3.4 以开口为主的口形补充调整哼鸣训练法第19-20页
        2.3.5 明确哼鸣出口,强调哼鸣练习要整体配合第20页
    2.4 UOAEI的元音排序发声训练第20-21页
    2.5 歌唱中强调声音的自然第21页
    2.6 歌唱中注重声音的整体性第21-22页
    2.7 通过“讲话“训练歌唱第22-23页
    2.8 强调歌唱要吐字清晰,腔流婉转第23-24页
三 王秉锐的声乐教学思想第24-28页
    3.1 学博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安贫乐道、淡薄名利、默默奉献第24-25页
    3.2 主张教师要有正确的辨别能力第25页
    3.3 主张声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第25-26页
    3.4 主张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艺术文化修养第26页
    3.5 主张教学中注重艺术表现与艺术实践第26-27页
    3.6 主张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美声歌唱技法融合,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第27-28页
结语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1页
后记第3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南阳地区筝乐研究
下一篇:格什温—怀尔德钢琴炫技练习曲《拥抱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