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2 学术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1 归纳法 | 第15页 |
1.4.2 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 第15页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8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8-3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1 内部化理论 | 第18-19页 |
2.1.2 制度基础观 | 第19-20页 |
2.1.3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33页 |
2.2.1 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 第21-27页 |
2.2.2 企业产品多元化 | 第27-30页 |
2.2.3 制度距离 | 第30-31页 |
2.2.4 行业竞争强度 | 第31-32页 |
2.2.5 企业冗余资源 | 第32-33页 |
2.3 现有研究总结与述评 | 第33-36页 |
2.3.1 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研究 | 第33-34页 |
2.3.2 企业产品多元化研究 | 第34-36页 |
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第36-45页 |
3.1 研究假设提出 | 第36-43页 |
3.1.1 对外直接投资(FDI)进入模式对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2 制度距离对FDI进入模式与产品多元化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38-41页 |
3.1.3 行业竞争强度对FDI进入模式与产品多元化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1-42页 |
3.1.4 企业冗余资源对FDI进入模式与产品多元化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2-43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43-45页 |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45-54页 |
4.1 研究变量设计 | 第45-50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45-46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46页 |
4.1.3 调节变量 | 第46-47页 |
4.1.4 控制变量 | 第47-50页 |
4.2 研究样本来源及选取 | 第50-53页 |
4.2.1 样本来源 | 第50-51页 |
4.2.2 样本选取 | 第51-52页 |
4.2.3 样本数据处理 | 第52-53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5 实证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4-66页 |
5.1 实证研究过程 | 第54-61页 |
5.1.1 描述性分析 | 第54-57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5.1.3 回归分析 | 第58-6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5.2.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61-62页 |
5.2.2 实证结果及讨论 | 第62-66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6-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2 管理建议 | 第67-73页 |
6.2.1 宏观(政府)角度 | 第68-69页 |
6.2.2 中观(行业)角度 | 第69-71页 |
6.2.3 微观(企业)角度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