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四节 史料、方法及理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1850年前蒯德模所处之社会及其思想 | 第14-25页 |
第一节 1800—1850 年的庐州文化及其变迁 | 第14-19页 |
第二节 蒯氏家族文化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出仕前蒯德模之思想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蒯德模命运及苏州境遇之转机 | 第25-35页 |
第一节 蒯德模与太平天国运动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太平天国运动对苏州社会的影响 | 第28-31页 |
第三节 蒯德模与苏州的相遇 | 第31-35页 |
第三章 理讼之道:蒯德模在苏州的司法实践及其理念 | 第35-50页 |
第一节 蒯德模在苏州的司法实践与理念 | 第36-45页 |
一、婚姻案件 | 第36-39页 |
二、田土案件 | 第39-40页 |
三、钱债纠纷 | 第40-41页 |
四、家族纠纷 | 第41-43页 |
五、听讼理念 | 第43-45页 |
第二节 特殊理讼程序及吏胥治理 | 第45-50页 |
一、下乡听讼 | 第46-48页 |
二、吏胥治理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教养兼施:蒯德模在苏州的赋税改革及教化举措 | 第50-62页 |
第一节 养民之道:革除赋弊 | 第50-56页 |
第二节 教化之道:持义以坚 | 第56-62页 |
一、兴学崇祀,崇正黜异 | 第57-59页 |
二、力行德教,化莠为良 | 第59-62页 |
余论:何堪称“循吏”?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