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进奏院官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历史意义 | 第10页 |
(二)学术意义 | 第10页 |
(三)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8页 |
(一)进奏院制度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二)进奏院官吏职能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三)进奏院吏人阶层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进奏官吏源流与宋代进奏院 | 第20-35页 |
一、进奏官吏源流 | 第21-30页 |
(一)汉代:邸吏 | 第21-23页 |
(二)魏晋:计吏 | 第23-25页 |
(三)隋唐:朝集使 | 第25-26页 |
(四)唐五代:知后官 | 第26-30页 |
二、宋代进奏院 | 第30-35页 |
(一)都进奏院的设置 | 第30-32页 |
(二)进奏院的变革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宋代进奏院官吏构成与来源 | 第35-44页 |
一、进奏院官吏的构成 | 第35-39页 |
(一)监官 | 第35-36页 |
(二)进奏官 | 第36-38页 |
(三)副知、书写人 | 第38-39页 |
(四)守阙、拣中副知 | 第39页 |
二、进奏院官吏来源 | 第39-44页 |
(一)监官的选任 | 第40-41页 |
(二)吏人的选任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进奏院官吏的职权与限制 | 第44-65页 |
一、进奏院官吏的职权 | 第44-56页 |
(一)收发文书 | 第44-52页 |
(二)掌管邮传 | 第52-55页 |
(三)临时差遣 | 第55-56页 |
二、朝廷对进奏院官吏的限制 | 第56-65页 |
(一)文书发行方面的限制 | 第56-60页 |
(二)信息保密方面的限制 | 第60-65页 |
第四章 进奏院官吏仕禄与群体特征 | 第65-78页 |
一、进奏院官吏的仕进和禄俸 | 第65-71页 |
(一)监官升秩 | 第65-66页 |
(二)吏人出职 | 第66-68页 |
(三)酬劳奖赏 | 第68-71页 |
二、进奏院官吏的群体特征 | 第71-78页 |
(一)地位变化显著 | 第71-73页 |
(二)密切联系时政 | 第73-75页 |
(三)吏强官弱 | 第75-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附表:宋代进奏院监官名录表 | 第80-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后记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