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堂提问”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课堂提问的分类研究 | 第12-14页 |
1.2.2 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 第14-15页 |
1.2.3 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 第15-16页 |
1.2.4 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课堂教学提问支架意识的专业价值 | 第21-29页 |
2.1 “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2.1.1 课堂提问概念及特征 | 第21-23页 |
2.1.2 “支架”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3 “支架式”课堂提教学问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 “支架式”课堂教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25-29页 |
2.2.1 “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 第25-26页 |
2.2.2 “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情感性 | 第26页 |
2.2.3 “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具有层次性 | 第26-27页 |
2.2.4 “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倡导让学生提问 | 第27-28页 |
2.2.5 教师注重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与评价 | 第28-29页 |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调查设计 | 第29-34页 |
3.1 调查目的 | 第29页 |
3.2 调查方法与设计 | 第29-34页 |
3.2.1 问卷调查 | 第29-30页 |
3.2.2 课堂观察 | 第30-32页 |
3.2.3 访谈法 | 第32-34页 |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34-58页 |
4.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问卷分析(学生卷) | 第34-48页 |
4.1.1 信度分析 | 第34页 |
4.1.2 效度分析 | 第34页 |
4.1.3 数据分析 | 第34-48页 |
4.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4.2.1 案例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48-51页 |
4.2.2 课堂实录及具体问题分析 | 第51-53页 |
4.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3.1 教师访谈结果 | 第53-54页 |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 调查结论及讨论 | 第55-58页 |
4.4.1 课堂教学提问缺乏层次与深度 | 第55页 |
4.4.2 课堂教学提问以教师提问为主 | 第55-56页 |
4.4.3 教师的反馈指向模糊且单一 | 第56页 |
4.4.4 教师追问意识薄弱且缺少方法性 | 第56-58页 |
5 小学数学 “支架式”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探讨 | 第58-70页 |
5.1 掌握数学提问方法 | 第58-61页 |
5.1.1 变式性提问 | 第58-60页 |
5.1.2 引申性提问 | 第60-61页 |
5.2 激励学生提问 | 第61-65页 |
5.2.1 鼓励学生使学生敢问 | 第61页 |
5.2.2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会问 | 第61-62页 |
5.2.3 教会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 第62-65页 |
5.3 改善反馈和评价方法 | 第65-68页 |
5.3.1 有效倾听 | 第65-66页 |
5.3.2 有效表扬与指导 | 第66-67页 |
5.3.3 多维度评价 | 第67-68页 |
5.4 进行恰当追问 | 第68-70页 |
6 研究总结 | 第70-72页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70-71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 第71-72页 |
6.2.1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71页 |
6.2.2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1 | 第75-77页 |
附录 2 | 第77-78页 |
附录 3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