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变速器离合器起步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AMT电控离合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电控离合器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电控离合器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电控离合器特性研究 | 第15-26页 |
2.1 膜片弹簧特性分析 | 第15-16页 |
2.2 膜片弹簧离合器特性计算 | 第16-22页 |
2.2.1 负荷特性计算 | 第16-19页 |
2.2.2 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 | 第19-22页 |
2.3 电控离合器执行机构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电控离合器起步控制策略研究 | 第26-38页 |
3.1 汽车起步离合器接合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26-28页 |
3.2 汽车起步过程性能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2.1 汽车起步离合器滑磨功 | 第28-29页 |
3.2.2 汽车起步冲击度 | 第29-30页 |
3.3 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接合控制策略 | 第30-33页 |
3.3.1 控制参数选取 | 第30-31页 |
3.3.2 最大接合速度 | 第31-32页 |
3.3.3 控制策略总体设计 | 第32-33页 |
3.4 离合器滑磨过程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3-37页 |
3.4.1 驾驶意图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4-35页 |
3.4.2 离合器接合速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汽车起步过程电控离合器系统建模仿真 | 第38-51页 |
4.1 整车系统AMESim模型 | 第38-43页 |
4.1.1 发动机模型 | 第39-41页 |
4.1.2 离合器模型 | 第41页 |
4.1.3 变速箱模型 | 第41-42页 |
4.1.4 车轮与车身模型 | 第42-43页 |
4.2 电控离合器执行机构模型 | 第43页 |
4.3 电控离合器控制器模型 | 第43-45页 |
4.3.1 控制策略模型 | 第43-45页 |
4.3.2 负载转矩补偿模型和控制信号转换模型 | 第45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5-50页 |
4.4.1 典型工况仿真结果 | 第46-49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电控离合器控制器开发 | 第51-63页 |
5.1 AMT电控离合器工作原理 | 第51页 |
5.2 控制器硬件选型 | 第51-53页 |
5.3 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53-59页 |
5.3.1 控制器程序结构 | 第53-54页 |
5.3.2 控制程序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5.3.3 底层驱动程序模块设计 | 第56-59页 |
5.4 程序调试与离线测试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汽车起步离合器接合试验研究 | 第63-70页 |
6.1 汽车起步试验台架系统组成 | 第63-66页 |
6.1.1 驱动系统 | 第63-64页 |
6.1.2 加载系统 | 第64-65页 |
6.1.3 测控系统 | 第65-66页 |
6.2 汽车起步试验 | 第66-69页 |
6.2.1 离合器位移传感器标定 | 第66页 |
6.2.2 离合器接合过程试验 | 第66-68页 |
6.2.3 离合器分离过程试验 | 第68-6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程序代码 | 第75-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