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黑曲霉产糖化酶合成培养基优化及代谢轮廓分析方法的初步探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糖化酶结构第10-12页
    1.2 培养基的优化第12-13页
    1.3 代谢组学的定义及发展第13-14页
    1.4 分析微生物代谢组学的流程第14-20页
        1.4.1 样品的预处理第15-16页
        1.4.2 分析平台第16-19页
        1.4.3 数据分析第19-20页
    1.5 代谢流分析第20-22页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2-23页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4-28页
    2.1 菌种第24页
    2.2 培养基第24-25页
        2.2.1 摇瓶培养基第24-25页
        2.2.2 5L发酵罐培养基第25页
    2.3 实验仪器第25-27页
        2.3.1 5L发酵罐第25-26页
        2.3.2 其它设备第26-27页
    2.4 测定方法第27-28页
        2.4.1 pH的测定第27页
        2.4.2 葡萄糖的测定第27页
        2.4.3 菌体浓度第27页
        2.4.4 糖化酶第27-28页
第3章 全合成培养基的构建及优化第28-3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设计第28-29页
        3.2.1 不同种类的氮源第28页
        3.2.2 不同的碳氮比第28页
        3.2.3 不同浓度的磷源第28页
        3.2.4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28-29页
    3.3 培养方法第29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3.4.1 不同的氮源对糖化酶的影响第29-30页
        3.4.2 不同的碳氮比对糖化酶的影响第30-31页
        3.4.3 不同的磷浓度对糖化酶的影响第31-32页
        3.4.4 不同的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第32-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基于GC-MS代谢轮廓方法的探索第36-52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实验方法第36-38页
        4.2.1 培养方法第36页
        4.2.2 标准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6页
        4.2.3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6-37页
        4.2.4 样品的溶解方法第37页
        4.2.5 样品的衍生方法第37页
        4.2.6 灭活方法第37页
        4.2.7 提取方法第37页
        4.2.8 淬灭过程中的代谢物泄露第37-38页
        4.2.9 GC-MS分析条件第38页
        4.2.10 代谢物鉴定第3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8-51页
        4.3.1 溶解剂的选择第38-39页
        4.3.2 衍生剂的选择第39-41页
        4.3.3 不同灭活方法的影响第41-43页
        4.3.4 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第43-44页
        4.3.5 代谢物的泄露第44-48页
        4.3.6 方法的验证第48-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野生株和突变株的差异性研究第52-64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5.2.1 培养方法第52-53页
        5.2.2 胞内代谢物的测定第53页
        5.2.3 胞外有机酸的测定第53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63页
        5.3.1 发酵过程第53-55页
        5.3.2 比速率的研究第55-57页
        5.3.3 代谢轮廓分析第57-61页
        5.3.4 代谢流的分析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附录1第74-75页
附录2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肠杆菌MEP途径的改造及用于(-)-柠檬烯生物合成的研究
下一篇:菊粉酶的筛选、异源表达及固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