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

面向汽车驾驶性的动力传动系统准瞬态建模研究

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5-16页
    1.2 发动机建模相关研究综述第16-20页
        1.2.1 发动机气动和燃烧模型的类型及应用第17-19页
        1.2.2 发动机机械动力学模型及应用第19-20页
    1.3 面向驾驶性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传动系建模研究综述第22-29页
        1.4.1 传动系统模型回顾第22-26页
        1.4.2 现有车辆动力学商业软件中传动系建模现状第26-2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基于示功图的发动机准瞬态实时模型研究第31-55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基于示功图的发动机准瞬态模型架构第31-32页
    2.3 基于示功图的发动机燃烧压力模型第32-34页
    2.4 发动机机械动力学模型解耦条件理论推导第34-39页
    2.5 发动机机械动力学模块化模型第39-52页
        2.5.1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建模第40-48页
        2.5.2 发动机曲轴旋转动力学建模第48-49页
        2.5.3 发动机机体动力学模型第49-52页
    2.6 发动机悬置功能部件模型第52-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面向驾驶性的发动机虚拟电控系统功能建模第55-71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基于扭矩控制的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基本功能第55-56页
    3.3 面向驾驶性研究的发动机虚拟电控模型整体框架第56-58页
    3.4 扭矩计算模型第58-66页
        3.4.1 驾驶员扭矩需求第58-61页
        3.4.2 扭矩限值模块第61-62页
        3.4.3 扭矩损失模块第62-64页
        3.4.4 扭矩计算辅助模块第64-66页
    3.5 扭矩协调模型第66-68页
    3.6 扭矩转化模型第68-69页
    3.7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基于总成特性的汽车传动系统实时模型建模第71-105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机械系统几种典型的模块化分割方法及在动力传动系统的应用第71-77页
    4.3 动力传动系统扭转运动相分析第77-78页
    4.4 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模型第78-82页
        4.4.1 液力变矩器泵轮和涡轮力矩计算第78-79页
        4.4.2 液力变矩器中锁止离合器摩擦状态判断第79-80页
        4.4.3 液力变矩器中锁止离合器摩擦力矩计算第80-81页
        4.4.4 液力变矩器输入端和输出端计算第81-82页
    4.5 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模型第82-85页
    4.6 传动系扭转弹性等效单元模型第85-86页
    4.7 基于特性的主减速器、差速器模型第86页
    4.8 万向节模型第86-90页
        4.8.1 十字轴万向节第86-90页
        4.8.2 等速万向节第90页
    4.9 车轮旋转动力学模型第90-91页
    4.10 起动机模型第91-94页
    4.11 基于模块化建模的多速率积分求解方法第94-103页
        4.11.1 多速率RK-Rosenbrock法第96-99页
        4.11.2 多速率RK-Rosenbrock方法的相容阶第99-103页
    4.12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汽车动力传动与底盘集成及仿真验证第105-141页
    5.1 引言第105页
    5.2 模型多速率积分实时性验证第105页
    5.3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模型与底盘动力学模型集成第105-107页
    5.4 动力传动与底盘集成模型场地实验验证第107-114页
        5.4.1 滑行工况第108-109页
        5.4.2 连续换挡加速工况第109-110页
        5.4.3 双移线工况第110-114页
    5.5 驾驶模拟器驱动的驾驶性主观评价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搭建与仿真分析第114-139页
        5.5.1 Tip in/Tip out工况仿真第114-131页
        5.5.2 怠速工况仿真第131-133页
        5.5.3 低速驾驶第133-139页
    5.6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第141-145页
    6.1 全文总结第141-142页
    6.2 研究展望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从事的科研工作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汽车方向与速度综合决策的混合机理与规则建模研究
下一篇:考虑交通车辆运动不确定性的轨迹规划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