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中学生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调查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前言第9-24页
    (一) 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3. 研究的必要性第10-12页
    (二)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第12-16页
        1. 国外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第13-16页
    (三) 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路线、研究方法第16-20页
        1. 研究对象第16页
        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17页
        3. 研究过程、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7-20页
    (四) 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4页
        1. 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二、桂林市初中生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现状调查第24-27页
    (一) 调查说明第24页
        1. 调查目的第24页
        2. 调查对象及范围第24页
        3. 问卷的发放第24页
    (二)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24-27页
        1. 所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情况第24-25页
        2. 前测问卷调查结果第25-27页
三、桂林市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第27-36页
    (一) 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存在的问题第27-32页
        1. 教师方面第27-30页
            (1) 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第27-28页
            (2) 学习资源开发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第28页
            (3) 学生分组不够合理,组内管理自由松散第28-30页
        2. 学生方面第30-32页
            (1) 学生合作技能缺乏,难以接纳不同观点第30页
            (2) 互赖不积极,合作度不高第30-31页
            (3) 没有形成反思的习惯,影响学习效率第31-32页
    (二) 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第32-36页
        1. 教师生成问题的质量第32-33页
        2. 教师的教学准备第33页
        3. 教师的异质分组第33页
        4. 学生的合作技能第33-34页
        5. 学生互赖的积极性第34页
        6. 学生的反思第34-36页
四、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第36-41页
    (一) 教师方面第36-38页
        1.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提问方式要新颖第36-37页
        2. 充分准备教学软硬件第37-38页
        3. 异质分组的运用第38页
    (二) 学生方面第38-41页
        1. 合作技能的运用第38-39页
        2. 积极互赖的运用策略第39-40页
        3. 反思的运用策略第40-41页
五、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案例与效果分析第41-49页
    (一) 实验案例第41-44页
    (二) 教学评价第44-45页
    (三) 实验效果分析第45-49页
六、结论第49-50页
    (一) 研究结论第49页
    (二) 创新之处第49页
    (三) 不足之处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件第52-56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悬架转向系统高频耦合振动的模拟分析
下一篇:IFN-γ、IL-17、IL-10与HSP70的表达在PI-IBS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