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

悬架转向系统高频耦合振动的模拟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非线性轮胎模型的建立第18-46页
    2.1 轮胎模型简单介绍第18-19页
    2.2 魔术公式曲线生成过程和基本参数第19-22页
        2.2.1 模型曲线建立第19-21页
        2.2.2 模型基本参数影响分析第21-22页
    2.3 轮胎力学特性测试试验第22-27页
        2.3.1 轮胎力学特性试验台介绍第23-24页
        2.3.2 各试验工况分析第24-27页
    2.4 非线性轮胎模型的参数辨识第27-42页
        2.4.1 参数辨识方法和流程第28-29页
        2.4.2 参数辨识结果第29-42页
    2.5 非线性轮胎模型扩展性验证第42-45页
    2.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转向轮摆振机理研究第46-76页
    3.1 转向轮摆振简介第46-47页
    3.2 转向轮摆振单自由度数学模型方程推导第47-51页
        3.2.1 拉格朗日方程介绍第47页
        3.2.2 单自由度转向轮摆振机械动力学平衡方程建立第47-49页
        3.2.3 轮胎滚动约束方程建立第49-51页
    3.3 基于Simulink与ADAMS的转向轮摆振模型建立第51-55页
        3.3.1 基于simulink单自由度摆振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3.3.2 基于ADAMS单自由度摆振模型的建立第53-55页
    3.4 Simulink模型与ADAMS模型对比分析第55-64页
        3.4.1 Simulink模型中算法与容差比较第55-57页
        3.4.2 ADAMS模型中算法与容差比较第57-61页
        3.4.3 Simulink模型与ADAMS模型算法一致性比较第61-63页
        3.4.4 轮胎模型松弛长度的影响分析第63-64页
    3.5 转向轮摆振机理研究第64-70页
        3.5.1 不同运动方式下轮胎阻尼特性分析第66-68页
        3.5.2 不同运动方式下仿真验证第68-70页
        3.5.3 轮胎力做功特性结论分析第70页
    3.6 转向轮摆振影响因素分析第70-74页
        3.6.1 速度对转向轮摆振摆角和频率影响分析第70-71页
        3.6.2 转动惯量对转向轮摆振摆角和频率影响分析第71-72页
        3.6.3 横摆刚度对转向轮摆振摆角和频率影响分析第72-73页
        3.6.4 横摆阻尼对转向轮摆振摆角和频率影响分析第73-74页
    3.7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转向轮高速摆振实车试验研究第76-102页
    4.1 悬架转向系统高频耦合振动试验介绍第76-81页
        4.1.1 试验目的与要求第76-79页
        4.1.2 试验准备工作第79-81页
    4.2 悬架转向系统高频耦合振动室外场地试验第81-93页
        4.2.1 不同速度下时域信号第81-86页
        4.2.2 不同速度下频域信号第86-93页
    4.3 悬架转向系统高频耦合振动室内转鼓试验第93-101页
        4.3.1 不同速度下试验第93-98页
        4.3.2 试验数据频域分析第98-100页
        4.3.3 试验数据去噪滤波和数据导出第100-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5章 悬架转向系统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模与仿真第102-136页
    5.1 建模相关问题处理第102-111页
        5.1.1 ADAMS/Vi_(ew)中转鼓路面模型的建模第102-105页
        5.1.2 轮胎转动惯量第105-107页
        5.1.3 整车固定方式第107-108页
        5.1.4 悬架刚度、阻尼非线性因素第108页
        5.1.5 衬套模拟第108-111页
    5.2 悬架转向系统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111-121页
        5.2.1 悬架转向系统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第111-116页
        5.2.2 悬架转向系统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验证第116-121页
    5.3 模型仿真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第121-133页
        5.3.1 模型 0-150km/h扫频仿真分析第121-123页
        5.3.2 轮胎高速均匀性测试第123-124页
        5.3.3 轮胎高速均匀性分析第124-126页
        5.3.4 轮胎高速均匀性对摆振影响分析第126-133页
    5.4 本章小结第133-136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136-140页
    6.1 全文总结第136-137页
    6.2 研究展望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CZ696等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下一篇:中学生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调查研究--以桂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