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话轮转换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话轮转换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会话分析的起源和发展 | 第10-12页 |
一、会话分析的起源 | 第10-11页 |
二、会话分析的发展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日语话轮转换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第三节 话轮的定义与构成 | 第13-16页 |
一、话轮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话轮的构成 | 第14-16页 |
第四节 话轮转换规则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话轮转换中的言语信号 | 第18-43页 |
第一节 获得首话轮的言语信号 | 第18-25页 |
一、获得首话轮的言语信号形式 | 第18-24页 |
二、获得首话轮的言语信号功能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获得接应话轮的言语信号 | 第25-31页 |
一、获得接应话轮的言语信号形式 | 第25-30页 |
二、获得接应话轮的言语信号功能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保持话轮的言语信号 | 第31-33页 |
一、保持话轮的言语信号形式 | 第32-33页 |
二、保持话轮的言语信号功能 | 第33页 |
第四节 放弃话轮的言语信号 | 第33-42页 |
一、放弃话轮的言语信号形式 | 第34-41页 |
二、放弃话轮的言语信号功能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话轮转换中的插话现象 | 第43-60页 |
第一节 插话出现的位置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插话的功能 | 第45-54页 |
一、争夺性插话 | 第45-48页 |
二、非争夺性插话 | 第48-50页 |
三、共话性插话 | 第50-54页 |
第三节 插话后会话的展开 | 第54-57页 |
一、上一说话者继续说话 | 第54页 |
二、二者竞争完成话轮 | 第54-55页 |
三、第三者加入 | 第55-57页 |
第四节 插话的作用 | 第57-58页 |
一、对会话展开的作用 | 第57-58页 |
二、对人际关系的作用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话轮转换中的语用制约 | 第60-68页 |
第一节 合作原则的制约 | 第60-63页 |
第二节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制约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关联理论的制约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