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过程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22页 |
2.1.1 国外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 | 第14-17页 |
2.1.2 国内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 | 第17-22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2.1 生成的含义 | 第22页 |
2.2.2 生成性教学 | 第22-23页 |
2.2.3 化学生成性教学 | 第23-25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2.3.2 复杂性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第28-41页 |
3.1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问卷调查 | 第28-32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8页 |
3.1.2 调查工具 | 第28页 |
3.1.3 调查对象 | 第28页 |
3.1.4 调查结果 | 第28-32页 |
3.2 限制化学生成性教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3.2.1 教师缺少相关指导 | 第32页 |
3.2.2 教师普遍缺乏生成性的意识 | 第32页 |
3.2.3 教师评价方式一成不变 | 第32-33页 |
3.2.4 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过于形式化 | 第33页 |
3.2.5 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过于片面化 | 第33页 |
3.2.6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过于随意化 | 第33-34页 |
3.2.7 实验探究过于广泛化 | 第34页 |
3.3 突破限制性因素的对策 | 第34-38页 |
3.3.1 改进教学思维、落实生成性 | 第34-35页 |
3.3.2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 | 第35页 |
3.3.3 教师要做充分的教学准备 | 第35-36页 |
3.3.4 教师主动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素质 | 第36-37页 |
3.3.5 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 第37页 |
3.3.6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第37页 |
3.3.7 优化教学评价 | 第37-38页 |
3.4 对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启示 | 第38-41页 |
3.4.1 生成性教学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 第38-39页 |
3.4.2 生成性教学系统具有不确定性 | 第39页 |
3.4.3 生成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 第39页 |
3.4.4“不和谐因素”是生成性教学系统的动力 | 第39-41页 |
第4章 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与分析 | 第41-54页 |
4.1 化学生成性资源的现状调查 | 第41-42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41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41页 |
4.1.3 调查时间 | 第41页 |
4.1.4 数据的处理方式 | 第41-42页 |
4.2 化学生成性资源的现状分析 | 第42-52页 |
4.2.1 对生成性资源的基本认识 | 第42-43页 |
4.2.2 对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情况 | 第43-46页 |
4.2.3 对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情况 | 第46-51页 |
4.2.4 小结 | 第51-52页 |
4.3 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 第52-54页 |
4.3.1 充分认识生成性资源的教学价值 | 第52页 |
4.3.2 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52-53页 |
4.3.3 努力提高教学智慧 | 第53-54页 |
第5章 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54-78页 |
5.1 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建议 | 第54-60页 |
5.1.1 认识学生,以人为本 | 第54-55页 |
5.1.2 去粗取精,由表及里 | 第55-56页 |
5.1.3 问题复杂,大胆探究 | 第56-58页 |
5.1.4 合理合法,符合规范 | 第58-60页 |
5.2 利用生成性教学的结论 | 第60-78页 |
5.2.1 化学课堂教学要有效提问 | 第60-65页 |
5.2.2 化学课堂教学要善于启发 | 第65-70页 |
5.2.3 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反思 | 第70-7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