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航天器传感器优化配置及参数辨识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1.2.2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11-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传感器优化配置研究 | 第14-22页 |
| 2.1 传感器优化配置算法 | 第14-17页 |
| 2.1.1 模态动能法 | 第14-15页 |
| 2.1.2 有效独立法 | 第15-16页 |
| 2.1.3 模态置信法 | 第16-17页 |
| 2.2 传感器配置评价准则 | 第17页 |
| 2.3 平面桁架结构数值算例 | 第17-21页 |
| 2.3.1 传感器优化配置 | 第19-20页 |
| 2.3.2 传感器配置结果的评价 | 第20-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 3 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配置 | 第22-29页 |
| 3.1 初始化和适应度值 | 第22-23页 |
| 3.2 选择算子 | 第23-24页 |
| 3.3 交叉、变异算子 | 第24页 |
| 3.4 改进算法步骤 | 第24-25页 |
| 3.5 数值算例 | 第25-28页 |
| 3.6 小结 | 第28-29页 |
| 4 挠性航天器的传感器优化配置 | 第29-42页 |
| 4.1 模型描述 | 第29-30页 |
| 4.2 有限元建模 | 第30-34页 |
| 4.3 不同方法配置 | 第34-40页 |
| 4.3.1 基于模态动能法的优化配置 | 第34-35页 |
| 4.3.2 基于有效独立法的优化配置 | 第35-36页 |
| 4.3.3 基于模态保证准则法的优化配置 | 第36-37页 |
| 4.3.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优化配置 | 第37-40页 |
| 4.4 配置方案的选择 | 第40-41页 |
| 4.5 小结 | 第41-42页 |
| 5 模态参数辨识的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 第42-46页 |
| 5.1 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 | 第42-43页 |
| 5.2 构造脉冲响应函数 | 第43页 |
| 5.3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过程 | 第43-44页 |
| 5.4 模态参数的确定 | 第44-45页 |
| 5.5 小结 | 第45-46页 |
| 6 某型号挠性卫星的传感器优化配置及模态参数辨识 | 第46-57页 |
| 6.1 挠性动力学模型描述 | 第46-47页 |
| 6.2 挠性卫星模型与仿真参数 | 第47-49页 |
| 6.2.1 具体模型参数 | 第47-48页 |
| 6.2.2 激励信号 | 第48-49页 |
| 6.2.3 数据采集 | 第49页 |
| 6.3 传感器优化配置结果 | 第49-51页 |
| 6.4 参数辨识结果 | 第51-54页 |
| 6.5 传感器优化配置对特定模态参数辨识的影响 | 第54-56页 |
| 6.6 小结 | 第56-57页 |
| 7 结论 | 第57-59页 |
| 7.1 总结 | 第57页 |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