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化幼儿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研究--沈阳(台湾)大地幼儿园体智能课程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一)园长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11页 |
(二)教师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11页 |
(三)家长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11页 |
(四)幼儿体质现状分析 | 第11页 |
(五)体智能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融合国际与本土幼儿园体育课程 | 第12页 |
(二)凸显了体育课程的园本化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内外幼儿体育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国外幼儿体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美国学前儿童体育课程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3页 |
2.日本学前儿童体育课程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国内幼儿体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体智能课程 | 第15页 |
(二)幼儿体育课程 | 第15页 |
(三)园本课程 | 第15页 |
(四)课程园本化 | 第15页 |
(五)幼儿体育课程园本化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二)访谈法 | 第16-17页 |
(三)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四)测验法 | 第17-1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37页 |
一、对幼儿园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18-22页 |
(一)幼儿园园长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18-20页 |
1.体智能课程的理论架构 | 第18页 |
2.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特色 | 第18-19页 |
3.对体智能课程发展趋势的展望 | 第19-20页 |
(二)幼儿园教师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20-21页 |
1.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20页 |
2.对体智能课程效果评价 | 第20-21页 |
3.对体智能课程发展前景的推测 | 第21页 |
(三)家长对体智能课程的认识 | 第21-22页 |
1.家长的体育教育观 | 第21页 |
2.家长参与体智能课程的程度 | 第21页 |
3.家长对体智能课程的期望 | 第21-22页 |
二、幼儿体智能现状的分析 | 第22-25页 |
(一)幼儿体质现状调查 | 第22-23页 |
(二)智能现状调查 | 第23-24页 |
(三)幼儿情绪适能的调查 | 第24页 |
(四)幼儿社会适能的调查 | 第24-25页 |
三、对幼儿园体智能教学活动目标分析 | 第25-28页 |
四、幼儿园体智能课程内容分析 | 第28-31页 |
(一)课程内容选择新颖 | 第28-30页 |
(二)课程内容融合了智力因素 | 第30页 |
(三)课程内容注重情感培养 | 第30-31页 |
(四)课程内容强调社会性培养 | 第31页 |
五、幼儿园体智能课程的实施 | 第31-37页 |
(一)体智能活动教案 | 第31-32页 |
(二)体智能课程组织形式 | 第32-37页 |
1.晨间体能 | 第32-33页 |
2.器械体能 | 第33-34页 |
3.游戏体能 | 第34-35页 |
4.亲子体能 | 第35-36页 |
5.丰富大型活动的开展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一、结论 | 第37页 |
二、建议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1:幼儿园园长访谈提纲 | 第42页 |
附录 2:幼儿园教师体育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 第42-44页 |
附录 3:幼儿园家长调查问卷 | 第44-46页 |
附录 4:儿童测试标准 | 第46-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