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雅》名物訓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7-20页 |
第一節 朱謀(?)與《駢雅》 | 第7-13页 |
一、朱謀(?)其人 | 第7-9页 |
二、《駢雅》其書 | 第9-13页 |
第二節 《駢雅》研究概況 | 第13-17页 |
一、對“群雅”著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 | 第13-16页 |
二、《駢雅》研究綜 | 第16-17页 |
第三節 研究的價值與方法 | 第17-20页 |
一、《駢雅》名物的研究意義 | 第17-19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駢雅》對所涉名物語義場的研究 | 第20-34页 |
第一節 名物的定義 | 第20-23页 |
一、諸家所述“名物”之定義 | 第20-21页 |
二、“名物”之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節 《駢雅》對“名物”界定的認識 | 第23-28页 |
一、《駢雅》所涉物類系統 | 第23-27页 |
二、《駢雅》所涉物類系統的特點 | 第27-28页 |
第三節 《駢雅》所涉語義場類型 | 第28-34页 |
一、语义场概論 | 第28-29页 |
二、名物詞語義場類型 | 第29-34页 |
第二章 《駢雅》對名物名實關係的研究 | 第34-55页 |
第一節 對名物名稱的研究 | 第34-40页 |
一、對名物異名別稱的研究 | 第35-39页 |
二、《駢雅》所收名物“同名異實”的表現 | 第39-40页 |
第二節 《駢雅》對名物命名取象的探討 | 第40-48页 |
一、取象于名物的形體 | 第41-44页 |
二、取象於名物的顏色 | 第44-45页 |
三、取象於名物的性態 | 第45-46页 |
四、取象於名物的功用 | 第46-47页 |
五、取象於名物的質料 | 第47-48页 |
第三節《駢雅》對名物與文化關係的阐释 | 第48-55页 |
一、名物與農耕經濟文化 | 第49-50页 |
二、名物與傳統日常生活文化 | 第50-53页 |
三、名物與民族科技文化 | 第53-55页 |
第三章 《駢雅》名物訓釋方法研究 | 第55-79页 |
第一節 釋義方式 | 第55-65页 |
一、“括殊號於同條” | 第55-58页 |
二、“標微言於兩字” | 第58-60页 |
三、描寫譬況 | 第60-63页 |
四、標明義界 | 第63-65页 |
第二節 訓釋術語 | 第65-70页 |
一、者、也 | 第65-67页 |
二、曰、爲、謂之 | 第67-69页 |
三、如 | 第69页 |
四、属 | 第69-70页 |
第三節 名物訓釋的成就與不足 | 第70-79页 |
一、對舊有辭書的繼承與發展 | 第70-74页 |
二、對辭書編纂的價值 | 第74-77页 |
三、名物訓釋不足之處 | 第77-79页 |
結语 | 第79-80页 |
參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駢雅》所涉名物及其分類 | 第8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