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外新能源充电桩的建设情况 | 第9-12页 |
1.2.2 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领域的应用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可再生的新能源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应用 | 第15-21页 |
2.1 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情况 | 第15-16页 |
2.1.1 太阳能充电站的建设 | 第15-16页 |
2.1.2 风光互补充电站 | 第16页 |
2.2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 第16-18页 |
2.3 太阳能充电站系统分析 | 第18-20页 |
2.3.1 太阳能充电站的主要架构分析 | 第18页 |
2.3.2 系统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3.3 太阳能充电系统特点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智能化充电技术的组网设计 | 第21-33页 |
3.1 RFID技术 | 第21页 |
3.2 通信技术 | 第21-23页 |
3.2.1 有线通信方式 | 第21-22页 |
3.2.2 无线通信方式 | 第22-23页 |
3.3 充电桩智能化技术 | 第23-24页 |
3.4 智能化无线传感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31页 |
3.4.1 充电桩智能充电的总体架构图 | 第24-26页 |
3.4.2 CORTEX-M0模块 | 第26-28页 |
3.4.3 供电模块 | 第28页 |
3.4.4 RFID无线识别模块 | 第28-29页 |
3.4.5 复位电路模块 | 第29页 |
3.4.6 站内无线通信网络部分设计及主要流程 | 第29-31页 |
3.5 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智能化充电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 第33-41页 |
4.1 智能化充电站管理系统结构模型与网络系统部署 | 第33-34页 |
4.1.1 智能化充电站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 第33-34页 |
4.1.2 充电站点网络系统部署 | 第34页 |
4.2 充电站内充电运营体系功能模型设计 | 第34-38页 |
4.2.1 电动汽车信息识别模块 | 第35-37页 |
4.2.2 充电站内监控管理模块 | 第37-38页 |
4.3 数据库模型建模 | 第38-39页 |
4.3.1 数据模型设计 | 第38页 |
4.3.2 数据模型 | 第38页 |
4.3.3 数据实体E-R图 | 第38-39页 |
4.4 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 第39-40页 |
4.4.1 用户登陆界面 | 第39页 |
4.4.2 充电信息查询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智能化充电服务系统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 第41-53页 |
5.1 排队论的概述 | 第41-42页 |
5.1.1 排队模型的分类 | 第41页 |
5.1.2 排队系统的目标参量 | 第41-42页 |
5.2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仿真实验 | 第42-52页 |
5.2.1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背景 | 第42-43页 |
5.2.2 充电站充电作业系统 | 第43-44页 |
5.2.3 排队论建模 | 第44-45页 |
5.2.4 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5.2.5 实例仿真 | 第47-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