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3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6-7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2.1 物理模型 | 第13-16页 |
2.1.1 物理模型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1.2 物理模型的特点 | 第13-14页 |
2.1.3 高中物理模型的分类 | 第14-16页 |
2.2 物理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2.1 解决物理问题的内涵 | 第16页 |
2.2.2 物理认知结构与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过程 | 第16-17页 |
2.3 物理模型与物理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7-22页 |
2.3.1 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优势 | 第17-18页 |
2.3.2 运用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探究 | 第18-19页 |
2.3.3 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注意事项 | 第19-2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22-29页 |
3.1 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简述 | 第22-23页 |
3.2.1 测验法 | 第22页 |
3.2.2 访谈法 | 第22-23页 |
3.3 研究的准备 | 第23-28页 |
3.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3页 |
3.3.2 试题的编制与评价标准 | 第23-27页 |
3.3.3 访谈大纲的编制 | 第27-28页 |
3.4 研究的施测过程 | 第28-29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29-44页 |
4.1 测试卷发放总体情况的统计 | 第29页 |
4.2 测试卷各分项答题情况的统计 | 第29-33页 |
4.3 访谈记录的分析 | 第33-38页 |
4.3.1 物理模型的认识情况的分析 | 第33-35页 |
4.3.2 测试卷中分项问题的访谈分析 | 第35-38页 |
4.4 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38-40页 |
4.5 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46页 |
5.2 对物理模型教学与物理习题教学的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