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小结 | 第15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3页 |
2.1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 第18-20页 |
2.1.1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顾客让渡价值提升方式 | 第19-20页 |
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2.3 教育学理论 | 第21-23页 |
2.3.1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 第21页 |
2.3.2 家庭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2.3.3 学校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3 农民工子女教育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3.1 农民工子女教育概念界定 | 第23页 |
3.2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 第23-25页 |
3.2.1 农民工子女教育社会层面 | 第23-24页 |
3.2.2 农民工子女教育家庭层面 | 第24页 |
3.2.3 农民工子女教育学校层面 | 第24-25页 |
3.2.4 小结 | 第25页 |
3.3 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让渡价值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3.3.1 有利于制定我国国民教育提升策略 | 第25-26页 |
3.3.2 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 第26页 |
3.3.3 有利于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 | 第26-27页 |
4 农民工子女教育让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4.1 农民工子女教育目标群体的确定 | 第27页 |
4.2 农民工子女教育让渡价值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4.2.1 总价值因素 | 第27-28页 |
4.2.2 总成本因素 | 第28页 |
4.2.3 让渡价值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4.3 农民工单因素 | 第29页 |
4.3.1 年龄因素 | 第29页 |
4.3.2 受教育程度 | 第29页 |
4.3.3 个人收入水平 | 第29页 |
4.3.4 子女数量 | 第29页 |
4.3.5 所属工作行业 | 第29页 |
4.4 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层次 | 第29-31页 |
4.4.1 初级层次 | 第30页 |
4.4.2 中级层次 | 第30页 |
4.4.3 高级层次 | 第30-31页 |
5 农民工子女教育让渡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1-48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5.2 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5.3 样本采集 | 第32页 |
5.4 分析方法 | 第32-46页 |
5.4.1 农民工基本统计学特征 | 第32-34页 |
5.4.2 农民工子女教育重视度分析 | 第34-35页 |
5.4.3 单因素统计分析 | 第35-39页 |
5.4.4 因子分析 | 第39-45页 |
5.4.5 访谈调查 | 第45-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48-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改进建议 | 第48-51页 |
6.2.1 改变传统观念,提升教育价值认知度 | 第48-49页 |
6.2.2 培养农民工子女就业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 | 第49页 |
6.2.3 降低上学门槛,增设民工子女学校 | 第49页 |
6.2.4 开拓新的教学项目,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 | 第49-50页 |
6.2.5 教育制度改革,全社会共同关注 | 第50-51页 |
7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 第51-52页 |
7.1 存在的不足 | 第51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 第55-57页 |
附录二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