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的调研数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3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9-10页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0-13页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3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13页
        1.4.2 可能的不足第13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借贷行为基本理论第13-2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2.1.1 种粮大户第13-14页
        2.1.2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第14-15页
    2.2 农户经济行为及借贷行为理论第15-18页
        2.2.1 行为经济学理论第15-16页
        2.2.2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第16-17页
        2.2.3 农户借贷行为基础理论第17-18页
    2.3 我国农户经济行为及借贷行为分析第18-21页
        2.3.1 我国农户经济行为特征第18-19页
        2.3.2 我国农户借贷需求特征第19-21页
3 安徽省种粮大户借贷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1-28页
    3.1 安徽省种粮大户样本数据第21-22页
    3.2 安徽省种粮大户借贷需求现状第22-23页
        3.2.1 正规金融借贷需求现状第22-23页
        3.2.2 非正规金融借贷需求现状第23页
    3.3 被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第23-27页
        3.3.1 资金借贷总体情况第25页
        3.3.2 借贷规模第25-26页
        3.3.3 借贷利率第26页
        3.3.4 借贷期限第26-27页
        3.3.5 小结第27页
    3.4 安徽省种粮大户借贷环境分析第27-28页
        3.4.1 借贷的渠道局限性大第27页
        3.4.2 正规渠道种粮大户贷款难第27-28页
        3.4.3 相关政策及意见不能有效的上传下达第28页
4 影响种粮大户借贷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第28-37页
    4.1 影响因素及指标选取第28-30页
    4.2 研究假设第30页
    4.3 模型选择第30-31页
    4.4 样本数据特征第31-33页
    4.5 模型估计结果第33-36页
        4.5.1 总体回归模型结果分析第34-36页
    4.6 小结第36-37页
5 相关政策建议第37-40页
    5.1 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构建符合种粮大户借贷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第37-39页
        5.1.1 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第37-38页
        5.1.2 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和农村信用环境第38页
        5.1.3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第38页
        5.1.4 规范和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第38-39页
    5.2 种粮大户自身层面:提高素质、加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第39-40页
        5.2.1 培养种粮大户的金融意识第39页
        5.2.2 提高种粮大户文化水平和对种粮大户的技能培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个人简介第44-45页
附录A第45-51页
附录B第51-67页
附录C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农民工子女教育影响因素探究--以阜阳市为例
下一篇:岛屿的突围--浅析自然书写在当代台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