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3页 |
1.4.2 可能的不足 | 第13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借贷行为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1.1 种粮大户 | 第13-14页 |
2.1.2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 | 第14-15页 |
2.2 农户经济行为及借贷行为理论 | 第15-18页 |
2.2.1 行为经济学理论 | 第15-16页 |
2.2.2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农户借贷行为基础理论 | 第17-18页 |
2.3 我国农户经济行为及借贷行为分析 | 第18-21页 |
2.3.1 我国农户经济行为特征 | 第18-19页 |
2.3.2 我国农户借贷需求特征 | 第19-21页 |
3 安徽省种粮大户借贷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28页 |
3.1 安徽省种粮大户样本数据 | 第21-22页 |
3.2 安徽省种粮大户借贷需求现状 | 第22-23页 |
3.2.1 正规金融借贷需求现状 | 第22-23页 |
3.2.2 非正规金融借贷需求现状 | 第23页 |
3.3 被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 | 第23-27页 |
3.3.1 资金借贷总体情况 | 第25页 |
3.3.2 借贷规模 | 第25-26页 |
3.3.3 借贷利率 | 第26页 |
3.3.4 借贷期限 | 第26-27页 |
3.3.5 小结 | 第27页 |
3.4 安徽省种粮大户借贷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3.4.1 借贷的渠道局限性大 | 第27页 |
3.4.2 正规渠道种粮大户贷款难 | 第27-28页 |
3.4.3 相关政策及意见不能有效的上传下达 | 第28页 |
4 影响种粮大户借贷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28-37页 |
4.1 影响因素及指标选取 | 第28-3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4.3 模型选择 | 第30-31页 |
4.4 样本数据特征 | 第31-33页 |
4.5 模型估计结果 | 第33-36页 |
4.5.1 总体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4.6 小结 | 第36-37页 |
5 相关政策建议 | 第37-40页 |
5.1 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构建符合种粮大户借贷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37-39页 |
5.1.1 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 第37-38页 |
5.1.2 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和农村信用环境 | 第38页 |
5.1.3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 第38页 |
5.1.4 规范和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 | 第38-39页 |
5.2 种粮大户自身层面:提高素质、加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 第39-40页 |
5.2.1 培养种粮大户的金融意识 | 第39页 |
5.2.2 提高种粮大户文化水平和对种粮大户的技能培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介 | 第44-45页 |
附录A | 第45-51页 |
附录B | 第51-67页 |
附录C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