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柴科夫斯基及其《六首钢琴小品》(Op.19)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柴科夫斯基及其作品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一、古典性 | 第15页 |
二、抒情性 | 第15-16页 |
三、戏剧性 | 第16页 |
四、民族性 | 第16页 |
五、交响性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创作概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音乐分析 | 第19-48页 |
第一节 《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曲式分析 | 第19-44页 |
一、《黄昏时的幻想》 | 第19-22页 |
二、《幽默诙谐曲》 | 第22-24页 |
三、《纪念册的一页》 | 第24-26页 |
四、《夜曲》 | 第26-28页 |
五、《随想曲》 | 第28-31页 |
六、《F大调主题与变奏》 | 第31-44页 |
第二节 《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结构与和声分析 | 第44-48页 |
一、模进 | 第44-45页 |
二、持续音 | 第45-46页 |
三、小调的运用 | 第46页 |
四、柱式和弦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演奏分析 | 第48-64页 |
第一节 演奏技巧 | 第48-55页 |
一、双音 | 第48-49页 |
二、八度 | 第49-50页 |
三、和弦 | 第50-53页 |
四、大跳 | 第53页 |
五、歌唱性连奏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演奏处理 | 第55-64页 |
一、复调织体 | 第55-56页 |
二、华彩部分 | 第56-57页 |
三、音色 | 第57-59页 |
四、弹性速度 | 第59页 |
五、指法设计 | 第59-61页 |
六、踏板运用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