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e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山药 | 第10页 |
1.2 铁棍山药 | 第10-17页 |
1.2.1 铁棍山药简介 | 第10-13页 |
1.2.2 铁棍山药的功效成分 | 第13-16页 |
1.2.2.1 铁棍山药的主要功效成分 | 第13-14页 |
1.2.2.2 尿囊素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2.3 皂苷的作用 | 第15-16页 |
1.2.2.4 黄酮的作用 | 第16页 |
1.2.3 铁棍山药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3.1 山药普通食品开发 | 第16页 |
1.2.3.2 山药保健食品开发 | 第16-17页 |
1.2.3.3 山药药品开发 | 第17页 |
1.3 山药无糖口服液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2 实验药品 | 第20-21页 |
2.3 试剂的配置 | 第21-23页 |
2.4 检测方法 | 第23-27页 |
2.4.1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4.2 总灰分的测定 | 第23页 |
2.4.3 总氮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4.4 脂肪的测定 | 第23页 |
2.4.5 还原糖测定 | 第23页 |
2.4.6 淀粉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4.7 黄酮化合物 | 第23-24页 |
2.4.7.1 黄酮化合物提取方法 | 第23页 |
2.4.7.2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2.4.8 皂甙 | 第24-25页 |
2.4.8.1 皂甙提取方法 | 第24页 |
2.4.8.2 皂甙的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2.4.9 尿囊素 | 第25页 |
2.4.9.1 尿囊素提取方法 | 第25页 |
2.4.9.2 尿囊素的检测方法 | 第25页 |
2.4.10 多糖 | 第25-26页 |
2.4.10.1 多糖提取方法 | 第25页 |
2.4.10.2 多糖的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2.4.11 乙醇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5 淀粉去除方法的研究 | 第27页 |
2.5.1 低温冷冻沉淀去除淀粉 | 第27页 |
2.5.2 发酵法去除淀粉 | 第27页 |
2.6 铁棍山药无糖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27-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61页 |
3.1 山药组成成分与功效成分测定 | 第29页 |
3.1.1 山药组成成分分析 | 第29页 |
3.1.2 山药功效成分分析 | 第29页 |
3.2 山药中淀粉中去除方法的研究 | 第29-32页 |
3.2.1 低温冷冻法去除淀粉 | 第29-31页 |
3.2.1.1 料液比对淀粉去除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1.2 静置时间对淀粉去除率的影响 | 第30页 |
3.2.1.3 静置温度对淀粉去除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发酵法去除淀粉 | 第31-32页 |
3.3 山药中功效成分的提取 | 第32-57页 |
3.3.1 黄酮的提取 | 第32-38页 |
3.3.1.1 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32页 |
3.3.1.2 固液比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1.3 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1.4 山药皮粉碎粒度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3.1.5 响应面法提取黄酮工艺条件的回归模型建立与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3.3.1.6 响应面法提取黄酮工艺条件优化 | 第36-38页 |
3.3.1.7 最佳提取条件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8页 |
3.3.2 皂甙的提取 | 第38-45页 |
3.3.2.1 乙醇浓度对皂甙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1 超声频率对皂甙得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3 提取时间对皂甙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40页 |
3.3.2.4 提取温度对皂甙得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5 响应面法提取皂甙工艺的回归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3.3.2.6 响应面法提取皂甙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3-45页 |
3.3.2.7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5页 |
3.3.3 尿囊素的提取 | 第45-52页 |
3.3.3.1 乙醇浓度对尿囊素得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2 超声频率对尿囊素得率的影响 | 第46页 |
3.3.3.3 提取温度对尿囊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4 提取时间对尿囊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5 响应面法提取尿囊素工艺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 第48-50页 |
3.3.3.6 响应面法提取尿囊素工艺条件优化 | 第50-51页 |
3.3.3.6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3.3.4 多糖的提取 | 第52-57页 |
3.3.4.1 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4.2 响应面法提取多糖工艺的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 第53-55页 |
3.3.4.3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 | 第55-56页 |
3.3.4.4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6-57页 |
3.4 山药无糖口服液的制备 | 第57-61页 |
3.4.1 山药无糖口服液的配方设计 | 第57页 |
3.4.2 山药无糖口服液的复合稳定剂设计 | 第57-58页 |
3.4.3 山药无糖口服液的甜酸配比优选试验 | 第58-59页 |
3.4.4 铁棍山药无糖口服液酸甜优化试验 | 第59-60页 |
3.4.5 口服液的灭菌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5 展望 | 第62-6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7 致谢 | 第70-71页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