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2-23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1.2 证券公司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2.2.1 企业战略管理 | 第17-18页 |
2.2.2 PEST分析模型 | 第18-20页 |
2.2.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第20-22页 |
2.2.4 SWOT分析 | 第22-23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影响 | 第23-30页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2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2.1 资产规模大幅增长 | 第25页 |
3.2.2 基础功能不断完善 | 第25-26页 |
3.2.3 互联网金融起步 | 第26-27页 |
3.3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公司的挑战 | 第27-30页 |
3.3.1 削弱金融中介功能优势 | 第28页 |
3.3.2 加剧行业竞争 | 第28-29页 |
3.3.3 加速券商阵营分化 | 第29-30页 |
第4章 G证券公司的发展环境分析 | 第30-43页 |
4.1 G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4.1.1 G证券公司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4.1.2 G证券市场地位 | 第31页 |
4.1.3 G证券的经营现状 | 第31-32页 |
4.2 G证券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2-35页 |
4.2.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2页 |
4.2.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2-33页 |
4.2.3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3-35页 |
4.3 G证券公司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35-38页 |
4.3.1 G证券的行业竞争优势 | 第35-36页 |
4.3.2 G证券的行业竞争劣势 | 第36-37页 |
4.3.3 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情况 | 第37-38页 |
4.4 G证券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38-43页 |
4.4.1 G证券公司主要业务发展情况 | 第38-41页 |
4.4.2 G证券公司的技术优势 | 第41页 |
4.4.3 G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情况 | 第41页 |
4.4.4 G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41-42页 |
4.4.5 G证券内部战略环境评价 | 第42-43页 |
第5章 G证券公司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 第43-49页 |
5.1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G证券公司的SWOT分析 | 第43-44页 |
5.2 公司战略目标: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全能型投资银行 | 第44页 |
5.3 G证券公司的战略选择 | 第44-45页 |
5.4 G证券公司的战略实施方案 | 第45-49页 |
5.4.1 经纪业务:打造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商 | 第45-47页 |
5.4.2 资管业务:寻求突破 | 第47页 |
5.4.3 投行业务:加快现代投行转型 | 第47-49页 |
第6章 G证券公司实施战略的保障措施 | 第49-53页 |
6.1 互联网平台的规划、创新、整合和建设 | 第49-50页 |
6.1.1 优化三大创新平台,夯实业务运营基础 | 第49页 |
6.1.2 打造移动互联APP集群,加快导入网络流量 | 第49-50页 |
6.2 加强公司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建设 | 第50-51页 |
6.2.1 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的建设 | 第50-51页 |
6.2.2 建立常规运营机制,提高互联网事件的敏感度 | 第51页 |
6.3 深入探索和推进O2O业务模式 | 第51-5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7.1 结论 | 第53-54页 |
7.2 研究方向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