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8页 |
| ·现代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 第8页 |
| ·现代文在学生的人格塑造方面作用显著 | 第8-9页 |
| ·两版教材现代文编排差异大 | 第9页 |
| ·新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困难 | 第9-10页 |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有关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研究 | 第10-11页 |
| ·有关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现代文编排研究 | 第11页 |
| ·有关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现代文编排的对比研究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为一线教师合理使用教材奠定基础 | 第12页 |
| ·为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思路 | 第12-13页 |
| ·通过对比,为中职语文教材现代文编排提供建设性建议 | 第13页 |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 第13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 2 两套教材的现代文编写原则比较 | 第15-19页 |
| ·两套教材的编写原则比较 | 第15-16页 |
| ·旧版教材的编写原则 | 第15页 |
| ·新版教材的编写原则 | 第15页 |
| ·两套教材的编写原则比较 | 第15-16页 |
| ·两套教材的现代文编写原则比较 | 第16-17页 |
| ·旧版教材的现代文编写原则 | 第16页 |
| ·新版教材的现代文编写原则 | 第16页 |
| ·两套教材的现代文编写原则比较 | 第16-17页 |
| ·有关现代文编写原则的思考 | 第17-19页 |
| ·关注中职生现有知识基础 | 第17页 |
| ·彰显职教现代文编写特色 | 第17-19页 |
| 3 两套教材的现代文编排体例比较 | 第19-25页 |
| ·两套教材的现代文编排体例 | 第19-21页 |
| ·旧版教材的现代文编排体例 | 第19页 |
| ·新版教材的现代文编排体例 | 第19-21页 |
| ·两套教材在现代文编排体例上的共同点 | 第21-22页 |
| ·都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 第21页 |
| ·都采用单元型结构 | 第21-22页 |
| ·两套教材在现代文编排体例上的不同点 | 第22-23页 |
| ·教材的现代文编排体例的思考 | 第23-25页 |
| 4 两套教材的现代文选文内容比较 | 第25-34页 |
| ·现代文选文内容比较的意义及对象 | 第25页 |
| ·现代文题材体裁比较 | 第25-28页 |
| ·现代文题材比较 | 第25-27页 |
| ·现代文体裁比较 | 第27-28页 |
| ·现代文精读与略读比较 | 第28页 |
| ·外国作品入选比例比较 | 第28-30页 |
| ·关于教材现代文选文的思考 | 第30-34页 |
| 5 两套教材现代文的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的比较 | 第34-42页 |
| ·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比较的研究意义 | 第34页 |
| ·两套教材现代文的助学系统的比较 | 第34-37页 |
| ·两版教材的助学系统 | 第35-36页 |
| ·两版教材的助学系统比较 | 第36-37页 |
| ·两套教材现代文的练习系统的比较 | 第37-39页 |
| ·两版教材的练习系统 | 第38页 |
| ·两版教材的练习系统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 ·关于现代文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的思考 | 第39-42页 |
| 6 关于中职语文教材现代文编排的若干建议 | 第42-48页 |
| ·现代文编排基本原则 | 第42-44页 |
| ·编排依据:基于学科特点 | 第42页 |
| ·编排立场:基于市场需求和学生水平 | 第42-43页 |
| ·编排目标: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 第43-44页 |
| ·现代文编排体例 | 第44-45页 |
| ·关注学生的人生与创业 | 第44页 |
|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 第44-45页 |
| ·现代文选文内容 | 第45-46页 |
| ·降低难度,励志性强 | 第45页 |
| ·贴近专业,增强趣味 | 第45-46页 |
| ·现代文课后练习 | 第46-48页 |
| ·体现层次性 | 第46-47页 |
| ·夯实语文基础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摘要 | 第53-54页 |
| Abstract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