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课题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 第13-16页 |
(一)初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 第13-14页 |
(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 第14-16页 |
(三)“学困生”的定义 | 第16页 |
二、初中物理的知识特点 | 第16-18页 |
三、初中物理学习困难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 第19页 |
(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20-31页 |
一、教材方面的原因 | 第20-21页 |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21-23页 |
(一)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 第21页 |
(二)过分强调升学压力 | 第21-22页 |
(三)教师不注重自身知识更新 | 第22页 |
(四)教师缺失职业道德 | 第22-23页 |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23-28页 |
(一)先入为主的错误生活经验 | 第23-24页 |
(二)学生自身的胆怯心理和消极情绪 | 第24-25页 |
(三)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 | 第25-27页 |
(四)学生头脑中物理认知结构的缺陷 | 第27-28页 |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28-29页 |
(一)过分溺爱孩子 | 第28-29页 |
(二)不重视初中物理 | 第29页 |
五、物理“学困生”与其他学科“学困生”的区别和联系 | 第29-31页 |
(一)物理“学困生”与其他学科“学困生”的区别 | 第29-30页 |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与其他学科“学困生”的联系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初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 第31-37页 |
一、教师方面的对策 | 第31-34页 |
(一)减轻学生的压力 | 第31-32页 |
(二)改进教学方法 | 第32-34页 |
二、家庭方面的对策 | 第34-35页 |
(一)给孩子良好的学习氛围 | 第34页 |
(二)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习 | 第34-35页 |
(三)与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 | 第35页 |
三、学生方面的对策 | 第35-37页 |
(一)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 第35页 |
(二)不给失败找借口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