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看汉维翻译的不可译性--以《阿Q正传》的汉维版本对比分析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维语摘要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1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 | 第8-10页 |
(三)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0-11页 |
1.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一) 不可译性的概述 | 第11-12页 |
(二) 文化的概述 | 第12页 |
(三) 文化与翻译 | 第12-14页 |
三、汉维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成因 | 第14-25页 |
(一) 语言文化因素 | 第14-18页 |
1. 语音文化因素 | 第14-15页 |
2. 词汇文化因素 | 第15-18页 |
3. 修辞文化因素 | 第18页 |
(二) 生态文化因素 | 第18-19页 |
(三) 宗教文化因素 | 第19-21页 |
(四) 物质文化因素 | 第21-22页 |
(五) 社会文化因素 | 第22-25页 |
四、汉维翻译中不可译性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补偿方法 | 第25-32页 |
(一) 不可译性的翻译策略 | 第25-27页 |
1. 异化为主 | 第25-26页 |
2. 归化为辅 | 第26-27页 |
(二) 不可译性的翻译补偿方法 | 第27-32页 |
1. 音译法 | 第27-28页 |
2. 意译法 | 第28-29页 |
3. 直译法 | 第29页 |
4. 加注法 | 第29-30页 |
5. 增词法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