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读者中心论视阈中的语文文本解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4页
 一、研究缘起第9页
  (一) 现实潮流的呼唤与追寻第9页
  (二) 个人经历困惑与思考第9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9-12页
  (一) 读者中心论的相关研究第9-11页
  (二) 语文文本解读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阐释第14-24页
 一、“读者中心论”概述第14-17页
  (一) 读者中心论的兴起第14-15页
   1. 作者中心时期:追求作者的原意第14页
   2. 文本中心期间:文本的客观性的崇拜第14-15页
   3. 读者中心时期:读者的历史性凸显第15页
  (二) 读者中心论的内涵第15-16页
   1. “读者”的定义第15-16页
   2. 二种阅读立场第16页
   3. 三种阅读模式第16页
  (三) 本研究中的“读者中心论”第16-17页
 二、文本和语文文本第17-20页
  (一) “文本”的概念第17-19页
  (二)文本与语文文本第19-20页
 三、解读与语文文本解读第20-24页
  (一) “解读”的内涵第20-22页
   1. 解读第20页
   2. 阅读和解读第20-21页
   3. 解读与欣赏第21-22页
  (二) 语文文本解读第22-24页
第二章 文文本解读现状第24-28页
 一、“不解读”:唯教参是瞻第24-25页
 二、解读:过分解读第25-28页
  (一) 解读过分深入第25-26页
  (二) “放羊式”解读第26-28页
第三章 读者中心论对中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启示第28-33页
 一、可行性:读者中心论与新课改理论基础第28-29页
  (一) 其提法与读者中心论基本上是一致的第29页
  (二) 读者中心论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之一建构主义也是相通的第29页
 二、“读者中心论”式文本解读路径第29-33页
  (一) 落实读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读者中心第29-31页
   1. 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第29页
   2. 重视学生的阅读经验第29-30页
   3. 不专门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第30页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第30-31页
  (二) 预防读者中心主义第31-33页
   1. 基于文本的真意,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解读第31页
   2. 尊重历史性的前提下创造性解释文本第31-32页
   3. 在尊重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实现多元阐释第32-33页
结论第33-34页
注释第34-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后记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民族地区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培养研究--以都安高中为例
下一篇:曾国藩读书方法及对高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