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一) 国内背景 | 第12页 |
(二) 国际背景 | 第12页 |
二、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三、相关研究回顾 | 第13-16页 |
(一)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资料搜集方法 | 第18-19页 |
(二) 研究分析论证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课程体系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基本概念解释 | 第20-21页 |
(一) 课程 | 第20页 |
(二) 课程体系 | 第20页 |
(三) 课程国际化 | 第20-21页 |
二、比较研究 | 第21-23页 |
(一) 比较研究法的概念 | 第21页 |
(二) 比较研究法的作用 | 第21-22页 |
(三) 比较研究法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广西-东盟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23-26页 |
一、研究样本的调查方法与选取原则 | 第23页 |
(一) 典型性原则 | 第23页 |
(二) 差异性原则 | 第23页 |
(三) 可比性原则 | 第23页 |
二、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23-24页 |
三、研究样本的典型性、差异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一) 典型性 | 第24页 |
(二) 差异性 | 第24页 |
(三) 可比性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东盟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 第26-39页 |
一、新加坡的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26-28页 |
(一) 东亚管理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 | 第26-27页 |
(二) 新加坡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27-28页 |
(三) 新加坡旅游课程体系特点 | 第28页 |
二、马来西亚的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28-31页 |
(一) 泰莱大学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28-29页 |
(二) 马来西亚亚太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29-30页 |
(三) 马来西亚旅游课程体系特点 | 第30-31页 |
三、泰国的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31-33页 |
(一) 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管理与科学学院旅游专业 | 第31-33页 |
(二) 泰国博仁大学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33页 |
(三) 泰国旅游课程体系特点 | 第33页 |
四、越南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33-36页 |
(一) 越南河内社会人文大学旅游与旅游服务管理专业 | 第33-35页 |
(二) 胡志明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旅游与酒店专业 | 第35-36页 |
(三) 越南旅游课程体系特点 | 第36页 |
五、柬埔寨的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36-39页 |
(一) 柬埔寨皇家理工学院旅游与酒店系旅游管理专业 | 第36-37页 |
(二) 建光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37-38页 |
(三) 柬埔寨旅游课程体系特点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广西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 第39-47页 |
一、广西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现状 | 第39-44页 |
(一)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现状 | 第39-40页 |
(二)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40-41页 |
(三) 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41-42页 |
(四)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42-43页 |
(五)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第43-44页 |
二、广西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 第44-47页 |
(一) 课程内容理论性强 | 第44-45页 |
(二) 课程设置结构化 | 第45页 |
(三) 课程容量大 | 第45-46页 |
(四) 课程的学校背景特色鲜明 | 第46页 |
(五) 外语课程较为重视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广西与东盟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 第47-61页 |
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47-56页 |
(一) 培养目标的比较 | 第47-48页 |
(二) 课程体系编制的比较 | 第48-49页 |
(三) 课程结构设置的比较 | 第49-51页 |
(四) 课程内容重复性的比较 | 第51-52页 |
(五) 课程设置国际化的比较 | 第52-53页 |
(六) 实践环节的比较 | 第53-55页 |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比较 | 第55-56页 |
二、广西与东盟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56-61页 |
(一) 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程度不同 | 第56-57页 |
(二) 教育制度不同 | 第57页 |
(三) 学校类型不同 | 第57-58页 |
(四) 培养模式不同 | 第58页 |
(五) 学科背景不同 | 第58-61页 |
第七章 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 第61-70页 |
一、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 第61-62页 |
(一) 广西与东盟合作中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 第61页 |
(二) 广西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 第61-62页 |
二、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 第62-70页 |
(一) 建立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 第62-64页 |
(二) 设立市场化的课程编制体系 | 第64页 |
(三) 创立新型联动课程培养模式 | 第64-65页 |
(四) 形成综合化的课程设置 | 第65-68页 |
(五) 构建人本化的课程实施模式与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模式 | 第68-70页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0-74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70-72页 |
(一) 广西与东盟旅游课程的优势 | 第70-71页 |
(二) 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对策 | 第71-72页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一) 研究不足 | 第72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三、结语 | 第73-74页 |
注释 | 第74-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