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8-10页
  (一) “因性施教”的现实升温第8页
  (二) 相对成熟的西方实践第8-9页
  (三) 课程设置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 研究内容第11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 女子高中第11-12页
  (二) 课程设置第12-13页
 五、 研究方法第13-15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3-14页
  (二) 历史研究法第14-15页
  (三)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六、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第二章 美国女子高中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第19-32页
 一、 美国女子高中的发展历史第19-25页
  (一) 殖民地时期开始萌芽第19-20页
  (二) 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时期蓬勃发展第20-21页
  (三) 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减少第21-22页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世纪末几近消失第22-24页
  (五) 二十世纪末至今逐步复兴第24-25页
 二、 美国女子高中的现实状况第25-32页
  (一) 美国女子高中的数量和分布第25-29页
  (二) 美国女子高中的类型第29-31页
  (三) 美国女子高中的优势第31-32页
第三章 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分析及背后思考第32-50页
 一、 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概况第32-37页
  (一) 美国女子高中的课程设置第32-34页
  (二) 美国女子高中的课程特色分析第34-37页
 二、 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第37-39页
  (一) 注重女生“社会人”的培养第37-38页
  (二) “扬长”课程与“补短”课程并重第38页
  (三) 注重传播性别平等观念第38-39页
  (四) 融“女性化”课程于相关课程之中第39页
 三、 影响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的因素第39-42页
  (一) 社会、学生以及学科知识本身第40-41页
  (二) 美国女子高中的性质和任务第41页
  (三) 美国女子高中的培养目标第41-42页
 四、 课程设置背后的文化和科学探讨第42-50页
  (一) 文化探讨: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第42-46页
  (二) 科学研究:来自不同领域的证据第46-50页
第四章 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的案例解读第50-61页
 一、 丹娜厅女子中学的课程设置第50-53页
  (一) 目标:培养学术、艺术、体育方面卓越的人才第50-51页
  (二) 课程: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举第51-53页
 二、 丹娜厅女子中学女性特色课程分析第53-56页
  (一) 提高女生自我认知第53页
  (二) 提高女生艺术修养第53-54页
  (三) 提高女生优雅气质第54-55页
  (四) 提高女生领导能力第55-56页
 三、 课程如何产生影响:来自丹娜厅师生的故事第56-61页
  (一) 来自学生的故事与解读第56-59页
  (二) 来自老师的故事与解读第59-61页
第五章 美国女子高中课程设置对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启示第61-66页
 一、 注重性别差异,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本第61-64页
  (一) 加强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研究第61-62页
  (二) 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第62页
  (三) 关注学习内容上的性别差异第62-63页
  (四) 尊重学习方式上的性别差异第63-64页
 二、 开设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第64-66页
  (一) 开设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课程第64-65页
  (二) 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相结合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下一篇:中澳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列内容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