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9-10页 |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不同时期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文本比较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八部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目标)的比较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八部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的比较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八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要求)的比较 | 第18-21页 |
第二章 不同时期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育观念的比较分析 | 第21-36页 |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至“文革”结束 | 第22-25页 |
一、强调功能的音乐教育观 | 第22-23页 |
二、美育的教育方针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 | 第25-32页 |
一、美育教育方针的重新确立 | 第25-27页 |
二、对音乐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 第27-28页 |
三、国外教学法传入国内 | 第28-30页 |
四、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 | 第32-36页 |
一、21世纪音乐教育改革的背景 | 第32-33页 |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 第33-34页 |
三、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不同时期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材的比较分析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至“文革”结束 | 第36-39页 |
一、教材建设的起步 | 第36-37页 |
二、教材编写逐步正规化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 | 第39-42页 |
一、教材建设的快速恢复 | 第39-40页 |
二、“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制度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 | 第42-46页 |
一、新课标对实验教材的编写要求 | 第42-43页 |
二、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概况 | 第43-44页 |
三、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色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不同时期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 | 第46-56页 |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至“文革”结束 | 第46-49页 |
一、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 第46-47页 |
二、强调艺术实践的音乐教学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 | 第49-51页 |
一、教学方法的转变 | 第49-50页 |
二、开始重视师资培养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 | 第51-56页 |
一、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 | 第52-53页 |
二、从音乐的听觉特征出发 | 第53-54页 |
三、存在的不足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人名索引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