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现实背景 | 第15-16页 |
·理论背景 | 第16-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理论及实用价值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3-37页 |
·公交服务质量内涵 | 第23-24页 |
·公交服务质量考核指标选取及评价体系 | 第24-26页 |
·公交服务质量测度模型及分级标准 | 第26-32页 |
·公交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 第32-34页 |
·快速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基于乘客出行决策过程分析的快速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69页 |
·快速公交运行服务特性 | 第37-40页 |
·快速公交乘客出行决策过程分析 | 第40-47页 |
·快速公交乘客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5页 |
·快速公交乘客出行决策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指标体系及服务等级 | 第47-51页 |
·指标选择 | 第47-49页 |
·指标体系 | 第49-51页 |
·指标测度模型 | 第51-65页 |
·评价等级划分及标准化处理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面向高品质服务的快速公交运营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 第69-81页 |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综合评价 | 第70-76页 |
·物元分析理论 | 第71-72页 |
·快速公交运营服务质量的物元分析模型 | 第72-76页 |
·基础服务质量评价 | 第76-77页 |
·高级服务质量评价 | 第77-78页 |
·服务效能评价 | 第78-79页 |
·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快速公交乘客的感知服务质量分析模型及评价方法 | 第81-93页 |
·面向乘客需求的快速公交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 第81-85页 |
·模型构建 | 第81-83页 |
·指标测度 | 第83-85页 |
·快速公交乘客的感知服务质量量表 | 第85-87页 |
·综合评价分析 | 第87-91页 |
·基本资料分析 | 第87-88页 |
·期望与感知服务质量差异分析 | 第88-89页 |
·不同乘客群体对服务质量认知的差异分析 | 第89-90页 |
·乘客基本属性与服务质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因果关系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6章 例分析 | 第93-137页 |
·济南市快速公交系统简介 | 第93-96页 |
·综合评价 | 第96-124页 |
·基于物元模型的服务质量评价 | 第96-98页 |
·基础服务质量评价 | 第98-99页 |
·高级服务质量评价 | 第99-100页 |
·高品质服务效能评价 | 第100-101页 |
·期望与感知服务质量差异分析 | 第101-111页 |
·不同乘客群体对服务质量认知的差异分析 | 第111-115页 |
·乘客基本属性与服务质量认知的非确定因果关系 | 第115-121页 |
·对比分析及问题总结 | 第121-124页 |
·基于服务质量评价的对策建议 | 第124-135页 |
·快速公交系统运营效果改善建议 | 第125-134页 |
·工作重点及挑战 | 第134-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7-143页 |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137-140页 |
·主要结论 | 第137-139页 |
·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论文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1-1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