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外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逻辑连接词的使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1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2-17页
  1.研究背景第12-14页
  2.研究现状第14-15页
  3.研究目的第15页
  4.研究问题第15-16页
  5.研究价值第16-17页
 二、 论文结构第17-21页
第二章 文献述评第21-36页
 一、 汉语语法对逻辑连接词应用的阐述第21-25页
  1.关联词语的定义及分类第21-22页
  2.关联词语的作用第22-23页
  3.汉语的复句关系第23-25页
 二、 外语学习者逻辑连接词的研究回顾第25-33页
  1.语料库方法第26-28页
  2.实验研究第28-29页
  3.研究方法简评第29页
  4.中国学生逻辑连接词的使用研究第29-33页
 三、 外语学习者逻辑连接词的应用问题第33-36页
  1.过多使用第33页
  2.误用第33-36页
第三章 理论架构第36-71页
 一、 相关术语的释义第36-38页
  1.衔接(Cohesion)第36页
  2.语篇 (Text)第36-37页
  3.纽带 (Tie)第37页
  4.逻辑连接词 (Logical Connectors)第37页
  5.连贯 (Coherence)第37-38页
 二、 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第38-52页
  1.语言的多层次性第38-39页
  2.语言的多功能性第39-40页
  3.语言的逻辑-语义关系第40-52页
 三、 衔接理论—连接第52-63页
  1.增补第54-55页
  2.转折第55-57页
  3.因果第57-59页
  4.时间第59-63页
 四、 连贯理论第63-69页
  1.连贯理论的相关研究背景第63页
  2.连贯的概念第63-66页
  3.连贯的产生标准第66-67页
  4.连贯与衔接的关系第67-69页
  5.评价第69页
 五、 结语第69-71页
第四章 研究方法第71-80页
 一、 计算机辅助数据库方法第71-73页
 二、 与研究设计相关的三个问题第73-74页
 三、 本项研究第74-77页
  1.定量分析第75页
  2.典型错误分析第75-77页
 四、 语料库描述第77-78页
  1.学术论文语料库第77页
  2.本族语大学生语料库第77页
  3.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第77-78页
 五、 研究工具第78页
 六、 实施步骤第78-79页
 七、 数据收集第79页
 八、 结语第79-80页
第五章 中国大学生使用逻辑连接词的整体特点第80-87页
 一、 序言第80页
 二、 数据对比第80-82页
 三、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82-86页
 四、 结语第86-87页
第六章 中国大学生“过多使用”逻辑连接词的问题第87-94页
 一、 序言第87页
 二、 数据对比第87-88页
 三、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88-93页
 四、 结语第93页
 注释第93-94页
第七章 中国大学生“误用”逻辑连接词的深层次原因第94-106页
 一、 序言第94页
 二、 逻辑连接词“误用”示例第94-96页
 三、 逻辑连接词“误用”原因分析及讨论第96-105页
  1.教科书的误导第96-98页
  2.语域意识模糊第98-99页
  3.母语迁移的影响第99-101页
  4.中式思维的影响第101-105页
 四、 结语第105-106页
第八章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第106-118页
 一、 序言第106页
 二、 对教学方法的启示第106-111页
 三、 对教学手段的启示第111-113页
 四、 对教材编写的启示第113-116页
 五、 结语第116-117页
 注释第117-118页
第九章 结论第118-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附录第133-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裂霉素C及人参多糖与TRAIL协同抗结肠癌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潜流、浅绿到深绿--新时期戏剧生态意识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