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绿色之思 | 第10-15页 |
一、 生态文学与生态戏剧 | 第10-11页 |
二、 生态意识:潜流、浅绿到深绿 | 第11-15页 |
(一) 生态潜流 | 第11-12页 |
(二) 浅层生态学 | 第12-13页 |
(三) 深层生态学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寄托——生态戏剧的潜流 | 第15-21页 |
一、 荒原,心灵的皈依与逃脱异化的手段——《大雪地》、《大荒野》 | 第15-18页 |
(一) 荒原,心灵的皈依 | 第16页 |
(二) 荒原,逃脱人性异化的手段 | 第16-18页 |
二、 荒原,“美的理想寄托”——《荒原与人》 | 第18-20页 |
三、 生态戏剧潜流的艺术辨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展示与批判——“浅绿色”的生态戏剧 | 第21-27页 |
一、 显隐之下的展示——《走进罗布泊》 | 第21-23页 |
二、 对话之中的批判——《中国梦》 | 第23-25页 |
(一) 明明——生态保护者的象征 | 第24-25页 |
(二) 张志强——人类至上者的代表 | 第25页 |
三、 “浅绿色”的生态戏剧的艺术辨析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追问与建构——“深绿色”的生态戏剧 | 第27-34页 |
一、 对比中追问根源——《野人》 | 第27-30页 |
(一) 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 第27-28页 |
(二) 原始森林与现代都市的对比 | 第28-29页 |
(三) “野人”与现代人的对比 | 第29-30页 |
二、 哲学上建构理想——《鱼人》 | 第30-32页 |
(一) 反讽中消解“万物灵长” | 第30-32页 |
(二) “钓神”、“大青鱼”——征服与被征服的辩证关系 | 第32页 |
三、 “深绿色”的生态戏剧的艺术辨析 | 第32-34页 |
结语 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