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中的任丘鼓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动因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任丘大鼓之音乐形态考量 | 第13-39页 |
第一节 乐种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乐器 | 第14-21页 |
一 鼓 | 第15-18页 |
二 金 | 第18-21页 |
第三节 乐谱与记谱法 | 第21-30页 |
一 记谱法 | 第21-22页 |
二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乐谱 | 第22-23页 |
三 锣鼓经 | 第23-25页 |
四 任丘大鼓记谱法及鼓谱 | 第25-30页 |
第四节 曲式分析 | 第30-36页 |
一 主要节奏型 | 第30-31页 |
二 发展手法 | 第31-33页 |
三 曲式结构 | 第33-36页 |
第五节 曲牌(套数)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文化视野中的任丘大鼓 | 第39-55页 |
第一节 追根溯源话大鼓 | 第39-43页 |
一 起源 | 第39-41页 |
二 兴起 | 第41-42页 |
三 发展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十村八乡遍鼓韵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盛鼓探源 | 第44-49页 |
一 自身魅力 | 第44-46页 |
二 地理与历史 | 第46-47页 |
三 经济因素 | 第47-48页 |
四 政府扶持与基层管理 | 第48-49页 |
第四节 文而化之谈大鼓 | 第49-55页 |
一 文化 | 第49-51页 |
二 音乐文化 | 第51-53页 |
三 文化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