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单项指标分析与多指标综合评价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框架结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比较分析 | 第15页 |
·实证分析 | 第15-16页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2. 商业银行绩效理论文献回顾与绩效评价简述 | 第18-33页 |
·国内外银行绩效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国外研究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 | 第21-23页 |
·商业银行绩效的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意义 | 第25-26页 |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26-33页 |
·杜邦模型分析法 | 第26-28页 |
·EVA经济增加值法 | 第28-29页 |
·BSC平衡计分卡法 | 第29-31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 第31-33页 |
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单项指标分析 | 第33-49页 |
·盈利性角度 | 第33-36页 |
·流动性角度 | 第36-38页 |
·安全性角度 | 第38-43页 |
·资产负债角度 | 第43-44页 |
·发展能力角度 | 第44-49页 |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 | 第49-66页 |
·基于因子分析的绩效评价 | 第49-61页 |
·因子分析的含义 | 第49页 |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9-52页 |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52-54页 |
·因子分析过程 | 第54-55页 |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公因子命名 | 第55-56页 |
·因子评分并排序 | 第56-58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基于聚类分析的绩效评价 | 第61-64页 |
·聚类分析的含义 | 第61-62页 |
·聚类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62页 |
·层次聚类分析 | 第62-64页 |
·实证研究总结 | 第64-66页 |
5. 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若干建议 | 第66-72页 |
·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提高银行规模效率 | 第67-68页 |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管理体制 | 第68页 |
·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及资产质量管理 | 第68-69页 |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效率以实现规模经济 | 第69-70页 |
·增强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