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绪论) | 第9-12页 |
| 一.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内容 | 第12-26页 |
| 1. [序幕] 记住西柏坡 | 第12-15页 |
| 2. [第一乐章] 沃土红村 | 第15-16页 |
| 3. [第二乐章] 土地还家 | 第16-17页 |
| 4. [第三乐章] 砺兵石门 | 第17-18页 |
| 5. [第四乐章] 决胜千里 | 第18-19页 |
| 6. [第五乐章] 鱼水情深 | 第19-20页 |
| 7. [第六乐章] 进京赶考 | 第20-21页 |
| 8. [尾声]在路上 | 第21-26页 |
| 二.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音乐创作分析 | 第26-40页 |
| 1. 声乐作品创作分析 | 第26-34页 |
| ·男中音独唱《攻克石门》 | 第26-28页 |
| ·女高音独唱《磨盘上布下百万兵》 | 第28-29页 |
| ·男高音独唱《进京赶考》 | 第29-32页 |
| ·男声小合唱《沕沕水》 | 第32-34页 |
| 2. 舞蹈作品创作分析 | 第34-37页 |
| 3. 器乐作品创作分析 | 第37-38页 |
| 4. 情景剧作品创作分析 | 第38-40页 |
| 三.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音乐创作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 第40-47页 |
| 1. 《西柏坡》音乐创作的创新性体现在声乐作品、情景剧、舞蹈、民乐改编等的原创性 | 第40-42页 |
| 2. 《西柏坡》音乐创作的时代性体现在通俗音乐、美声音乐以及民歌小调同时出现在整场音乐会 | 第42-44页 |
| 3. 运用网络的作用,实现音乐创作的时效性 | 第4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