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网络课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9-18页
 一、网络课程研究背景第9-11页
 二、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1-16页
 三、本研究价值第16-17页
 四、本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网络课程的本质第18-41页
 一、相关术语分析第18-36页
 二、网络课程的本质界定第36-41页
第二章 网络课程的特征第41-58页
 一、网络课程的自主性特征第41-42页
 二、网络课程的技术性特征第42-44页
 三、网络课程的经验性特征第44-46页
 四、网络课程的虚拟性特征第46-48页
 五、网络课程的交互性特征第48-50页
 六、网络课程的视觉性特征第50-53页
 七、网络课程的情境性特征第53-55页
 八、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特征第55-58页
第三章 网络课程的理念第58-74页
 一、鼓励师生交往第58-60页
 二、提倡经验共享第60-62页
 三、还原教育关系第62-65页
 四、缩小信息鸿沟第65-66页
 五、体验网络生存第66-69页
 六、融合技术人文第69-74页
第四章 网络课程的形态第74-85页
 一、网络显性课程第74-76页
 二、网络隐蔽课程第76-82页
 三、网络课程的其它形态第82-85页
第五章 网络课程的实施第85-105页
 一、影响网络课程实施的因素第85-87页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实施模式第87-92页
 三、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第92-99页
 四、创建虚拟学习共同体第99-105页
第六章 网络课程的评价第105-116页
 一、网络课程评价的取向第105-106页
 二、网络课程评价的对象第106-108页
 三、网络课程评价的规范及维度第108-112页
 四、网络课程评价的难点第112-113页
 五、网络课程评价的特点第113-116页
结束语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后记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地方先行立法
下一篇: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之自然法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