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与承诺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1 论文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论文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1-3-1 论文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论文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2页
 §1-5 研究框架第12-13页
 §1-6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第14-20页
  2-1-1 工作压力的内涵第14-15页
  2-1-2 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第15-16页
  2-1-3 工作压力的几种理论模型第16-18页
  2-1-4 工作压力源模型第18-19页
  2-1-5 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第19-20页
 §2-2 组织承诺研究综述第20-23页
  2-2-1 组织承诺研究历史及含义第20-21页
  2-2-2 组织承诺结构第21-22页
  2-2-3 组织承诺的测度第22页
  2-2-4 教师组织承诺研究第22-23页
 §2-3 工作压力和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4-37页
 §3-1 研究构思第24-25页
 §3-2 研究假设第25页
 §3-3 相关变量定义第25-26页
 §3-4 研究对象样本分析第26-30页
 §3-5 研究工具及指标设计第30-32页
  3-5-1 工作压力问卷第30-31页
  3-5-2 组织承诺问卷第31-32页
  3-5-3 人口特征问卷第32页
 §3-6 问卷分析方法第32-33页
  3-6-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2页
  3-6-2 因子分析第32页
  3-6-3 效度分析第32-33页
  3-6-4 信度分析第33页
  3-6-5 单向方差分析第33页
  3-6-6 Pearson 相关分析第33页
  3-6-7 回归分析第33页
 §3-7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第33-36页
  3-7-1 工作压力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3-35页
  3-7-2 组织承诺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5-36页
 §3-8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数据分析第37-56页
 §4-1 各研究变量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7-39页
  4-1-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体状况描述分析第37-38页
  4-1-2 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总体状况描述分析第38-39页
 §4-2 高校教师个人属性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9-51页
  4-2-1 性别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39-40页
  4-2-2 婚状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0-41页
  4-2-3 年龄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1-43页
  4-2-4 学历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3-45页
  4-2-5 职称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5-46页
  4-2-6 教龄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6-48页
  4-2-7 学校性质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8-49页
  4-2-8 高校地理位置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第49-51页
 §4-3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相关分析第51-53页
  4-3-1 高校教师整体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整体相关分析第51-52页
  4-3-2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整体组织承诺的相关分析第52页
  4-3-3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组织承诺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第52-53页
 §4-4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回归分析第53-55页
  4-4-1 理想承诺对工作压力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第53-54页
  4-4-2 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第54页
  4-4-3 感情承诺对工作压力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第54-55页
  4-4-4 持续承诺对工作压力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第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建议与意见第56-64页
 §5-1 研究分析第56-60页
  5-1-1 统计性分析第56-57页
  5-1-2 个人属性的差异分析第57-59页
  5-1-3 各研究变量的关系讨论第59-60页
 §5-2 研究价值和意义第60页
 §5-3 教育建议第60-64页
  5-3-1 完善组织功能,优化组织结构第60-61页
  5-3-2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第61页
  5-3-3 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第61-62页
  5-3-4 提升专业技能,促进职业发展,缓解工作负荷第62-63页
  5-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研究
下一篇: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