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归因与路径探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引言第11-24页
 一、研究对象的解说第11-15页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第15-20页
 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20-23页
 四、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第23-24页
第一章、城乡差距对教育政策的道德挑战第24-43页
 一、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的语境第24-34页
  (一) 城乡“断裂”的社会运作逻辑第24-29页
  (二) 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现状的扫描第29-32页
  (三) 辩证地看待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第32-34页
 二、差距是对教育政策的一种道德性诉求第34-38页
  (一) 关于农村教育的诸种“条件性”归因第34-36页
  (二) 教育政策道德性的缺失是根本原因第36-38页
 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相关政策的道德反思第38-43页
第二章 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的理论前提第43-62页
 一、道德及其对教育政策的规约第43-50页
  (一) 道德本体的认识第44-46页
  (二) 作为维度的道德第46-48页
  (三) 道德维度的标准与能力第48-50页
 二、教育政策内在地具有道德性第50-58页
  (一) 考察教育政策的定义第50-52页
  (二) 教育政策本质所蕴含的道德性第52-56页
  (三) 教育政策过程体现的道德品质第56-58页
 三、教育政策多重价值属性关系的厘清第58-62页
  (一) 教育政策具有多重价值维度第58-61页
  (二) 教育政策道德维度的优先性第61-62页
第三章 教育政策道德之内涵与维度阐述第62-80页
 一、教育政策的伦理学基础第62-66页
  (一) 先哲们提出的伦理体系第63-64页
  (二) 教育政策的伦理学立场第64-66页
 二、理解教育政策的道德性第66-70页
  (一) 教育政策道德性的内涵第66-67页
  (二) 道德对教育政策审视的范围与特征第67-68页
  (三) 追问教育政策道德性的意义第68-70页
 三、化解城乡差距的政策道德维度举要第70-80页
  (一) 城乡平等是教育政策的道德追求第71-75页
  (二) 人性是教育政策的必然逻辑选择第75-80页
第四章 教育政策道德失范影响因素分析第80-95页
 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上的偏差第81-85页
  (一) 城市优先发展的效率观第81-83页
  (二) 城乡分化的教育功能第83-85页
 二、教育政策主体的道德限度第85-90页
  (一) “经济人”私利对农村教育利益的僭越第85-87页
  (二) “精英”主体对弱势利益的忽略第87-90页
 三、教育政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第90-95页
  (一) 政府自利性第90-92页
  (二) 政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第92-95页
第五章 以合道德的政策化解农村教育问题第95-111页
 一、走向合道德的教育政策第95-96页
 二、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价值定位第96-101页
  (一) 义务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第96-98页
  (二) 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实践第98-101页
 三、教育政策主体“角色德性”建设第101-104页
  (一) 教育政策主体的人格救治是关键第101-103页
  (二) 再造教育政策主体的“角色德性”第103-104页
 四、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教育政策过程保证第104-111页
  (一) 教育政策过程主体中心的转换第104-107页
  (二) 弱势主体参与教育政策的保障机制第107-111页
结语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1页
后记第121-123页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同层动态增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