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过渡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
|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4页 |
| 一、过渡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前沿动态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1页 |
| 三、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四、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6页 |
| ·语言学研究促进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 第15页 |
| ·理论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对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 ·对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教学的参考价值 | 第16页 |
| ·对学习者自身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 ·研究的问题 | 第20-21页 |
| 第2章 理论框架 | 第21-30页 |
| ·过渡语及其理论 | 第21-22页 |
|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能力 | 第22-27页 |
| ·语用学理论 | 第22-25页 |
| ·语用能力 | 第25-27页 |
| ·过渡语语用能力 | 第27-30页 |
| 第3章 实证研究 | 第30-38页 |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 ·实施步骤 | 第32页 |
|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32-37页 |
| ·调查结果 | 第32-36页 |
| ·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第36-37页 |
| ·调查研究的结论 | 第37-38页 |
| 第4章 显性教学对高中生过渡语语用能力的影响 | 第38-50页 |
| ·过渡语语用能力教学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 ·过渡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 ·过渡语语用能力的可教性 | 第41-42页 |
| ·过渡语语用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42-44页 |
| ·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案例 | 第44-48页 |
| ·提高学习者过渡语语用能力的其他途径 | 第48-5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0-54页 |
| ·实验后测及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研究的基本观点 | 第51-52页 |
|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52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65页 |
| 过渡语语用能力测试问卷 | 第58-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