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一) 基于为课程理论基础寻根的最基本需要 | 第8页 |
(二) 对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之反思是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 | 第8-9页 |
(三) 基于理清当前新课改中诸多理论基础论争的需要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历史视野中的哲学与课程观 | 第11-38页 |
一、不同哲学思潮的课程认识 | 第11-29页 |
(一) 观念论的课程观 | 第11-14页 |
(二) 实用主义的课程观 | 第14-17页 |
(三) 存在主义的课程观 | 第17-23页 |
(四) 人本主义的课程观 | 第23-26页 |
(五)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 | 第26-29页 |
二、不同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观 | 第29-36页 |
(一)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观 | 第30-32页 |
(二)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观 | 第32-34页 |
(三)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观 | 第34-35页 |
(四)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观 | 第35-36页 |
三、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及其主要问题检讨 | 第38-56页 |
一、已有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及其特点 | 第38-48页 |
(一) 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38-43页 |
(二) 课程的哲学基础的研究 | 第43-48页 |
二、已有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一) 研究角度参差不齐,缺乏话语权的统一 | 第49页 |
(二) 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性 | 第49-50页 |
(三) 研究内容存在浅表性,缺乏理论深度 | 第50页 |
(四) 研究视野单一,缺乏开拓性 | 第50页 |
三、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对策 | 第50-56页 |
(一) 统一话语层面 | 第51页 |
(二) 深化理论研究 | 第51-52页 |
(三) 适切课程改革 | 第52-53页 |
(四) 立足本国国情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课程的哲学基础的探讨 | 第56-70页 |
一、不同哲学论域对课程的整体作用 | 第56-61页 |
(一) 哲学在本体论层面上对课程的影响 | 第57页 |
(二) 哲学在价值论层面上对课程的影响 | 第57-59页 |
(三) 哲学在认识论层面上对课程的影响 | 第59-60页 |
(四) 哲学在方法论层面上对课程的影响 | 第60-61页 |
二、哲学对课程的整体作用机制及其分析 | 第61-67页 |
(一) 哲学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 第62-64页 |
(二) 哲学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影响 | 第64-65页 |
(三) 哲学对课程评价的影响 | 第65-67页 |
三、课程改革中哲学的作用 | 第67-70页 |
(一) 哲学在理论层面上对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 | 第67-68页 |
(二) 哲学在实践层面上对课程改革的作用 | 第68-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