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培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仿真技术概念 | 第9页 |
·仿真技术的特性、应用、意义 | 第9-11页 |
·仿真技术的特点 | 第9-10页 |
·仿真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 第10-11页 |
·仿真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11-12页 |
·国内外概况 | 第12-14页 |
·课题的提出,立题依据和目的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主要开发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 第17-31页 |
·过程控制 | 第17-20页 |
·过程控制系统 | 第17-18页 |
·过程控制的发展 | 第18-19页 |
·过程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过程控制的特点 | 第20-21页 |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性能指标 | 第21-26页 |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 第21-23页 |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23-26页 |
·建立过程控制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27页 |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模式 | 第27-31页 |
·集中型仿真系统 | 第28-29页 |
·分散型仿真系统 | 第29-30页 |
·分散型与集中型仿真系统比较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培训测试仿真平台的系统设计 | 第31-43页 |
·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培训测试目的 | 第31-32页 |
·培训对象 | 第32-33页 |
·平台功能 | 第33页 |
·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平台总体结构 | 第34-36页 |
·平台的硬件结构 | 第35-36页 |
·平台软件系统 | 第36页 |
·模块功能设计 | 第36-38页 |
·模型站 | 第37页 |
·控制站 | 第37页 |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 | 第37-38页 |
·软件模块功能 | 第38-40页 |
·模型站软件系统 | 第38页 |
·控制站软件系统 | 第38页 |
·工程师站软件系统 | 第38-40页 |
·培训测试内容及方式 | 第40-43页 |
·培训测试内容 | 第40页 |
·培训测试内容类型 | 第40-41页 |
·培训测试方式 | 第41-42页 |
·测试过程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模型站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62页 |
·模型站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 第43-46页 |
·模型站的结构设计 | 第43-44页 |
·模型站功能模块划分 | 第44-45页 |
·模拟屏画面系统设计 | 第45-46页 |
·通讯机制 | 第46-49页 |
·通讯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通讯机制 | 第47-48页 |
·数据格式 | 第48页 |
·通讯方式 | 第48-49页 |
·模型库的建立 | 第49-57页 |
·建模的概念 | 第49-50页 |
·模型的建立和简化原理 | 第50-53页 |
·建模机制 | 第53-55页 |
·典型过程模型库 | 第55-57页 |
·实时管理模块 | 第57-62页 |
·模型运行 | 第57-58页 |
·故障模块 | 第58-62页 |
第五章 管理体系的设计 | 第62-73页 |
·学员信息管理模块 | 第62页 |
·模型运行设置 | 第62-65页 |
·模型控制 | 第62-64页 |
·模型功能设置 | 第64-65页 |
·管理评分体系 | 第65-72页 |
·评价方法 | 第65页 |
·训练评估标准 | 第65-66页 |
·系统和过程的分解 | 第66-67页 |
·专家知识与推理机制 | 第67页 |
·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7-72页 |
·评价报告 | 第72页 |
·远程交互模块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页 |
·发展方向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